万启福
“巴”字最早见于文字是商朝后期。巴民族英勇善战,周武王伐商时,用巴军为先锋,所向披靡。巴人助周灭商,始建巴国。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应该看到,明末清初,四川省历经数十年的战乱、饥荒、瘟疫和虎患,全省人口锐减至60余万人。 于是乃有清前期10余省大量移民入川,且经过抗战时期百万移民迁入重庆之史实。今天的重庆人,实际上多是外省移民的后裔。因此重庆的人文实际是移民与巴人融合而共同承传及创造的人文,历三百余载,这种人文既有巴人的根脉,也脉动着汩汩的新血。
在这种背景下,重庆人文精神的品质该如何定位呢?我个人认为与其擅称巴人精神,不如评说为重庆人精神,可用忠诚、坚毅、宽厚、奋发、幽默这五方面来概括。
忠诚。从承传的角度,这种忠诚显示出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的尽心尽力。试观巴渝史:巴蔓子为国捐头;合川钓鱼城将士坚守孤城36年致使“上帝折鞭”;巾帼英雄秦良玉南征北战外御敌内平叛;大将军邹容为国捐躯;上百万川军出川抗战;红岩英烈威武不能屈;百万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始终传承如一,忠诚是重庆人最优秀、最显著的品质,是无可置疑的。
坚毅。重庆地域有“五大”:大山、大水、大雾、大太阳和大麻辣。大山、大水、大雾、大太阳使重庆地理和气候卓然特立,而巴渝人又善嗜麻辣,辣不怕的大有人在,而有兼麻不怕的,只有重庆人。重庆人上坡下坎如履平地,击楫中流而橹歌响彻入云,视大雾为纱幔,将烈日当下酒菜,许多大事趣事照常进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实则非坚毅不可为。
宽厚。重庆人的宽厚———宽大有气量而且厚道,是举世闻名的。当清初移民到重庆时,很快就与原著民融合,找到了创业发展的乐土;当百万移民在故土沦陷于日寇迁渝时,重庆人民以博大的胸怀,让土地,提供食物……如今,当外地投资者或打工者进来,重庆都慷慨地向他们提供政策的、资源的、劳动力的、市场的帮助,重庆每天都有好心人的故事,其中很多是帮助外地人的。百万三峡移民让出故土更是宽厚的极致。正是从这种待人以诚的宽厚中,重庆人也在经济上、文化上得到了回报。
奋发。民生轮船出峡出海是一种奋发的姿态。如今的重庆人体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重庆的变化日新月异,雾都、火炉已不复存,桥都、车都之名正在显现,这种巨变背后的动力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
幽默。川式幽默国人共赏。巴蜀人文未曾分家,重庆幽默更多一份麻辣味,一声“雄起”,回味无穷。重庆幽默化为川剧,绕梁三日不绝;演绎为电视剧,可传播九州四海。
忠诚、坚毅、宽厚、奋发、幽默,五个层面彼此独立又相互交融,互为因果,贴近地彰显出重庆人文精神的品质。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对优化社会风气和国家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享受的同时,就可以在物质创造上得到最具个性的解放,产生巨大动力。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文化生活?本报记者夏帆
从19世纪开始,法国赛纳河的左岸逐渐云集了咖啡馆、酒吧、画廊、书店,美术馆、小剧场、博物馆也逐渐建立起来,各种沙龙纷纷在此落地,左岸成为欧洲文化人重要的聚会场所。如今,注入先贤们哲学、文学、艺术等思想精华的左岸,已成为不少文化人向往的胜地。再提左岸,定让人联想到文化、时尚、品位,它已经成为高品位公共文化生活的符号。
左岸的例子告诉我们,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可以丰富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形象。如今,我们正在积极讨论重庆人文精神,也意在从内涵上提升我市的形象和文化品位。为此,人们的公共文化生活尤其值得关注。而重庆人在这方面的现状如何,还需要哪些健康向上的公共文化生活呢?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缺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在重庆市民的休闲娱乐中,打麻将、斗地主、上网、看肥皂剧、KTV唱歌……是老百姓习以为常的“耍法”。
“重庆人均GDP不高,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钱花在文化娱乐消费上。这样的消费能力造成市民选择公共文化生活的条件是,就近、方便、低成本。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比较少,所以通常情况是青少年上网,中青年在茶馆里打牌、斗地主,老年人在广场上跳坝坝舞,还有很多人窝在家里看电视。这反映出重庆人眼下的公共文化生活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缺失。”市文化局副局长厉华分析说。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重庆规划展览馆、湖广会馆等的修建与恢复,新的公共文化场所越来越多,但能提供人们文化生活的行业会所等公共场合还比较少,且有的地方,如解放碑范围,虽有3个小剧场,可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策划方面的人才,一直不景气。而在上海,沙龙聚会非常盛行,厦门则有听音乐会的传统。
公共文化生活对一个城市的居民来讲非常重要,特别是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厉华指出了3点益处:首先,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对现代人素质的提高与文化涵养的培育,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它还有社会传递功能。在和异国它省的交往中,通过电影、诗歌、绘画的交流,可以丰富一个城市的性格和当地人的个性。第三,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高品位的公共文化生活对优化社会风气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都有很大帮助。有专家认为,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享受的同时,就可以在物质创造上得到最具个性的解放,产生巨大动力。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它们的公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产效率也极高了。需要提倡的公共文化生活
既为公共文化生活,最关键的是,要走出去,和更多的人交流。重庆还需要哪些公共文化生活呢?就这个主题,记者做了广泛调查,调查中剧场、博物馆、沙龙生活成为市民的最多选择。
到剧场看戏去。“自己看戏或请人上剧场看戏,已经成为如今北京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文化生活方式了。”在《北京晚报》大型活动部负责营销策划的唐强表示。他说,一张普通的话剧门票在60元左右,比一些电影大片的票还要低。观众普遍反映,到剧场看戏真实、生动、现场感强。
作为昔日的话剧之都,在抗战期间,重庆曾见证过中国话剧的辉煌。“重庆是有看戏传统的。抗建堂就是抗战时期老百姓看戏的主要地点之一。”市剧协秘书长夏祖生说。现在,文化宫影剧院、南坪文化艺术中心、抗建堂、金汤街的重啤剧场都在定期为市民送上话剧、音乐剧、川剧等演出。
去年10月,在文化宫影剧院上演的先锋话剧《琥珀》成功地创造了场场爆满的佳绩。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剧场演出在重庆是有潜在市场的。但能否吸引观众,让观看演出成为市民常选择的文化生活方式,关键还得看演出的质量与风格是否符合观众口味。
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首先要参观它的博物馆。记者从市文物局博物馆处获悉,我市的博物馆资源非常丰富,既有老百姓熟知的三峡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也有行业博物馆,如警察博物馆,还有私人办的博物馆,如医药博物馆、火锅博物馆等。要特别说明的是,纪念馆、陈列馆也属于博物馆范畴。大多数重庆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11·27”纪念歌乐山受难革命烈士的活动,这说明重庆人的博物馆生活从小就已经开始了。
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曾表示,重庆是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这座城市交融着巴渝文化、三峡文化和抗战文化。他提议要把三峡博物馆打造成为市民的博物馆,成为市民家中的“客厅”,若有远方的客人来访,就带他到“客厅”来参观游览,了解重庆深厚的历史。
沙坪坝区文广新局局长李波也十分倡导博物馆生活。他说:“重庆不仅有美女、火锅等名片,它的历史也是一张名片。行走在文物之间,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所以了解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是对这座城市的尊重,对自身的提高。在向外地朋友介绍古老的山城时,作为一个重庆人,才不至于失语。”
有人说沙龙生活比较圈子化,但无疑这是定期主题活动的一种非常好的聚会方式。据市散文学会会长邢秀玲介绍,“沙龙”一词来自于法语Salon的译音,原指会客厅。志趣相投者,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话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
由邢秀玲、吴景娅等人创办的女作家沙龙,在我市文学圈里颇有名气。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女作家沙龙已经成功举办过10余次主题聚会,包括对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女性作家张洁的主题讨论、法国作家萨特作品的讨论会、女性散文专集研讨会等等。虽然主题固定,但她们并不把聚会地点固定在“客厅”,还经常设置在户外,在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间畅谈。沙龙成员之一、女诗人诗琦表示,这种定期聚会会让人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有时还能找到创作灵感,给生活增添色彩。
此外,沙坪坝银河电影院影迷俱乐部也常常举办沙龙活动,回味老电影、观摩先锋电影、讨论观后心得,已成为影迷们沙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来源: 华龙网 2006-05-15 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