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热线66810222消息(记者 聂元剑实习生陈博秋)从湖南常德来海口投靠同学的吴淑蓝,刚一上岛就给本报新闻热线打电话求助。她对记者说,她上岛后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要找的人的电话号码和地址。
吴淑蓝今年48岁,10多年前由于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她为此找了许多门路再就业,曾到过工厂打工,帮人看店铺当过营业员,自己也做过小生意。 然而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术特长,她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要么是工资待遇太低她不想干,要么是有工单位嫌她水平不高看不上她。总之,没有一份工让她干得满意或干得长久。
前不久,吴淑蓝获悉她的同学与丈夫在海口市开饭店,生意做得很成功。她认为,自己如果能在同学及其丈夫帮助下,也许能在海口闯出一点名堂来。
吴淑蓝越想越激动,竟然在没有弄清楚同学在海口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就草草地拿了一些行李从湖南常德直奔千里之外的海口来。5月12日早上9点多钟,经过长途跋涉,吴淑蓝终于到达了海口。从过海的船上下来后,她才发现,由于没有同学的电话号码和具体地址,她不知道从何找起她的同学。她在新港码头找了许多人帮忙,但大学都对此感到无能为力。
正当吴淑蓝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出租车司机建议她向《南国都市报》求助。吴淑蓝找到记者后说:“记者同志,你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做很荒唐呢?我也觉得很荒唐,这都因为自己太激动的原故,现在我该怎么办?”
记者认为只有登报寻人才有可能找到吴女士的同学。据吴女士说,她寻找的同学及其丈夫都是湖南常德人,名字分别为周晓玲和朱宣国(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