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五日电 题:专家解读:汇率“破八”对中国外贸企业影响不一
中新社记者 俞岚
五月十五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冲破“八比一”的心理关口,达到一美元兑七点九九八二元人民币。对此,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破八”标志着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达到了一定的幅度,从长期看,将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外贸企业产生一定影响。
梅所指的“长期”是指与去年七月二十一日汇率机制改革之前相比。从短期看,受“破八”影响的主要是投机性的市场参与者,实体经济部门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汇价比上个交易日仅提高了七十九个基点。
在梅新育看来,今后人民币将走上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汇率水平长期升值的道路。对于习惯了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汇率固定环境的中国外贸企业而言,汇率风险正在迅速放大。
但这种风险分布并不均衡。“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梅新育分析,一方面这些行业原本利润比较微薄,二来这些行业中的企业组织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市场上议价能力较弱。
对于那些门槛较高的行业,“破八”的冲击会相对缓和。梅新育的理由是,他们的议价能力强一些,能够在合同中增加合适的价格条款。这些行业主要是指电子、机械、冶金等,其技术和资本门槛较高且规模经济效应比较明显。他举了个例子,珠三角江门一家一千四百余人的台资企业,生产精密铸件,有九成出口美欧市场,“他们有能力增加美元价格随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条款”。
梅新育对此态度乐观。他特别强调,中国的机电产品“应当”有这个能力。因为即便人民币按目前的态势继续升值,国外买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别的合适的供应商。这种情况与鞋产业不同,中国鞋涨价后订单会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中国机电工业的发展建立在完整工业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这不是一二十年能够建立起来的”。迄今为止,机电产品已连续十一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二00五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额升至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和美国,其中出口列第四位。
梅的判断得到了数字的印证。在第九十八届广交会上,根据浙江交易团的统计,机电及化工类产品价格普遍上调,调整幅度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一些传统产品则由于款式、同行竞争及技术含量等原因,价格持平,有的甚至下跌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六。
虽受影响程度不同,但汇率风险毕竟存在而且在加剧。梅新育建议,外贸企业的调整步伐必须要跟上汇率的调整步伐。
他表示,企业除了要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特定策略应对汇率风险。这些策略包括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加大国际采购力度,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境外;增加更多的计价结算币种;“提前错后”,即提前预收货款,推迟支付进口款;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购买有关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使用贸易融资等。
梅新育同时也呼吁,金融、外汇等监管部门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通过监管措施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为外贸企业化解汇率风险开辟适宜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