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之旅·总编辑寄语
发现并完成老红军心愿,写下长征壮丽史诗新的心灵篇章。从现代气质上,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新长征”建设,报以历史的回声与精神的洗礼。
——潇湘晨报总编辑、总经理 刘 剑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完成老红军未竟之心愿!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 刘为民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路上·心愿之旅》主题活动,既是征集并帮助老红军实现未了心愿,也是我们用脚步与心灵解读长征这部史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再次感受红土地的激情,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革命精神。
——江南都市报总编辑 王少君
长征是一个民族用鲜血和生命筑就的信念之旅,也是一个民族走向新生的希望之旅。用长征精神去发现、守望、宏扬和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兰州晨报总编辑 张国华
每个有责任感的主流媒体,都应责无旁贷地带领读者重新梳理、审视70年前那群勇士们创造的奇迹,《华商报》也不例外。应强调的是,激励媒体参与的动力,不仅源于读者的需要,同样源于我们民族内心的不屈与骄傲。
——华商报执行总编辑 孙晓冰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长征是“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八闽儿女对长征的杰出贡献,与日月同辉,丰碑永存。本报将怀着对英雄的敬意,去追寻那些留在八闽大地上的长征足迹,让英雄们的心愿得以实现。
——海峡都市报总编辑 孙德坚
昔日,为民族宏愿,先辈们前赴后继,彪炳千秋;
如今,了未了心愿,众媒体携手共进,再写体章。愿老红军未了心愿如愿以偿,祝《长征路上·心愿之旅》马到成功!
——南宁晚报常务副总编辑 胡建华
我生长在赤水河边,这条红色之河承载了太多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故事,就像赤水河畔的茅台酒一样,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弭。相反,这一段厚重的历史将比记忆更长远。在此,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帮助赤水河畔的红军实现他们多年前留下的未了心愿。
——贵州都市报副总编辑 陈 滔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潇湘晨报》牵头组织了这样一个大型活动,我和同仁都很赞成,这可能是我们丰满这副恢宏骨架的最后机会,“一百个长征好汉,就有一百个长征”——当年参加长征的毛头小伙子,如果尚在人世,大都是近百之人,他们晚年的生活境况如何?经历过一个怎样的长征?晚年有什么心愿?若干年后,可能我们永远不能再找到这一伟大历史片断活着的见证人。
——云南信息报副社长 冯 书
带着心愿走上红色之路
本报携手长征沿途各省主流媒体开始心愿之旅
今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们用青春热血推动了中国巨轮的前进,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诗般的军事大转移。
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联合长征途经各省份的多家主流媒体,启动“长征路上·心愿之旅”的大型报道。合作媒体间将展开跨省行动,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老红军,记录老红军的故事,征集老红军的心愿,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帮老红军完成心愿。
70年过去了,烽火岁月却不只是记忆。假设1934年踏上长征路的红军只有18岁,今年也已是90高龄了。他们也许还在怀念多年前失去联系的老战友,还想到曾经杀敌的战场去走一走,或者想给长征路上的某个大山深处的乡村学校捐献书本……他们有很多的心愿,因为当年战场上的匆忙,或现在年岁已高的原因而无法单独完成,我们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流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老红军完成其未了的心愿。
在心愿的完成方面,合作媒体可采取到相关部门查找和热线的方式,征集老红军的心愿。心愿征集到了之后,如果老红军的居住地和心愿实现地在同一省份的,可由该省媒体单独报道完成,如果老红军的居住地和心愿实现地在不同的省份,媒体间可跨省合作,帮助老红军完成心愿。
在文本上,我们将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对老红军的原话作真实的记录,再现当年的烽火岁月。老红军对戎马生涯的回顾,将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全部心愿完成时,我们还可以结集成书,形成资料。
本次“长征路上·心愿之旅”的联盟媒体包括:湖南《潇湘晨报》、江西《江南都市报》、贵州《贵州都市报》、福建《海峡都市报》、云南《云南信息报》、广西《南宁晚报》、四川《华西都市报》、陕西《华商报》、甘肃《兰州晨报》等9家报社。
“长征路上·心愿之旅”报道将由红网全程跟踪,新浪网、搜狐网两家门户网站是本次策划的特别支持媒体。本报记者 何 敏 张平平
94岁老红军忆长征 一年打了五百多次战斗
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战争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尽的精神力量,而且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94岁的方国安就是随红一方面军从长征中走来的,历经了长征的硝烟炮火,也亲历了长征的艰苦残酷。昨日,方国安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长征路上几个的故事。
半座浮桥拉开长征序幕
1930年6月,那年我17岁,加入了红军队伍。1934年10月,我当时在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是第一批长征的部队,任工兵连指导员。在江西于都县有条于都河。于都河是中央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宽600多米,水流湍急,只有架设浮桥。所有的材料都用上了浮桥却还没能架到对岸,桥架到一半就不得不停工。所幸我们的工兵连在架桥时长了个心眼,这一半的桥正架在水流急,水深的地方。这是长征的第一渡,也是我们工兵连在长征路上架的第一座桥,不能算是一座完整的桥,充其量是半座桥。但正是这半座桥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成为长征第一渡。
红一军渡过于都河,开始进入湖南边境,向郴州宜章等地进发,在郴州边走边打,天上有飞机,下面四面都有敌军围追堵截。中央纵队行军很慢,因为当时是搬家式的行军,就连用来印刷报纸的石印都抬上了。
敌军设置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为阻止红军突围急调陈济棠粤军、何键湘军,在通往湘西沿途设置几道封锁线进行阻截。10月20日,彭德怀指挥三军团向西挺进,首战冲破粤军在信丰、安远间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占领新城。遂示左右两个纵队进入湖南,继而在11月6日,突破何键湘军在汝城、思村间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时连日阴雨,道路泥泞崎岖,全军团指战员不顾艰难险阻,兼夜急行军,经英勇战斗,突破湘粤军在粤汉铁路沿线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攻占位于路西的宜章城。
这时,蒋介石发觉红军西进意图,慌忙调数十万军队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力图阻歼红军于湘江东岸。26日,彭德怀率部进入广西,先头部队红四师一举攻占界首,过江控制了渡口。此时,一军团也进至全州以南地区,红二师涉水前进,在脚小铺、鲁板桥一带,阻击全州之敌,从而夺取了冲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有利地势。
然而,由于中央纵队行动迟缓,一百多里路竟走了4天,误了渡江时机,使敌人得以纠集12个师从四面八方压了过来,形势急剧恶化。
湘江战役粉碎蒋介石歼灭计划
1934年11月25日17时,中革军委下达强渡湘江的作战命令,我们工兵连接到上级命令在江上架桥。敌人的飞机在上空一直盘旋,桥一建好他们就炸,原本只需几小时就可搭建好的浮桥,却用了3天时间。
27日,彭德怀令红五师奔赴新圩,阻击桂军的进攻,掩护红军大队人马前往湘江。28日,桂军两个师向红五师新圩驻地发起猛攻。红五师仅有两个团坚守在无防御工事的十余里开阔阵地上,且枪支弹药不足,如阵地被敌军攻占,红军就有被拦腰斩断之虞。彭德怀亲自指挥、部署作战。红五师与敌苦战两昼夜,战士伤亡惨重,一直坚持到30日,完成了掩护前往湘江渡江的任务。红六师留一个团作掩护,主力随五师急渡湘江。留下的这个团,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
11月29日,位于兴安与界首之间的光华铺阻击战打响。彭德怀指挥三军团指战员背水一战。29日晚,敌开始向红四师猛烈进攻,至12月1日昼夜激战。红四师伤亡甚大,但终于坚守住阵地,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任务,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从而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歼灭在湘江东岸的狂妄计划。
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大的一次战役。打完湘江战役,4、5、6师中,第6师人员已所剩无几,3个师不得不合编成4师和5师。湘江战役后红军人数从长征初期的86000余人减少到不足40000人。
坐下去就再没有站起来
“快跟上,不要坐下!”这是在过雪山草地时大家相互提醒得最多的话。因为这个“坐”字相当于“死”字。
部队经过半年的征战,战士们已处于极度虚弱状态,走在雪山和草地上,靠的是一股意志,坐下休息时意志涣散,就没法活了。我眼睁睁地看着无数个战友倒下去,自己连去拉一把的力量都没有,心里那个痛苦没法说。在艰难地过完一片大草地后,也许会有一两棵大树,累得直晃的战士们坐在树下,想美美地轻松片刻,但这块“福地”却是一个美丽大陷阱,因为过度的劳累,很多人这一坐下去,就再也没有力量站起来。每经过一棵一棵的大树,总会看到树下有着一堆堆战友的尸体。
1935年9月20日,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到达哈达铺,在这里得到了休整,后勤部还办了流水席。休整结束后,部队的领导开大会时说,休整7天中,好多战友都吃坏了肚子,有些人甚至没有了饥饱感,一味的吃。还有两个战士一顿饭吃了二十多个馒头,结果撑死了。不但是人,牲口也一样,有的饲养员弄到了不少牲口料,牲口拼命猛吃,也撑死了不少。
受伤后有纱布包着就是最好待遇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共二万五千里,一点不假,这二万五千里,全靠两条腿走过来的。
长征路上没有药是很残酷的,每天都有仗要打,每天都有人受伤,但是受了伤,有纱布包着就是最好的待遇,更多的时候连纱布也没有,受伤部位血肉模糊地露在外面,任伤口溃烂发炎流脓。
红一方面军是走得最艰难的一组人马,把长征的路线、方向摸清了,也为后来部队铺好了路。红一方面军整整走了一年,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500多次。出发时有8.6万人马,但到陕北后只剩下万把人,其余的人都牺牲了。看着困乏和所剩无几的战友,很多人提出疑问:牺牲了这么多人,这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毛泽东指出:“这不是失败了,是胜利了。”因为有几十万人跟着我们,蒋介石亲自指挥,没把我们消灭,这就是一种胜利,另外,保证了骨干。保证了骨干,也就保证了将来的发展,只要种子保持了,撒在全国一下子就能长起无数苗子。经过长征后,每个人都经过了最严峻的考验,没有入党的全部入党了,这都是一批骨干力量。后面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话是对的。
方国安1913年-
:原名方国南,平江长寿邵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指导员、代理营教导员、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团政委,参加了长征。后任八路军团直属队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师政治处主任、纵队后勤部政委、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军政大学政委,第25步兵学校政委,广西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政委,广东军区政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88年获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一枚。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
一起当兵的人,大部分都不在了,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人们的翻身,很多人就死在异乡了,所有的人都要晓得一个事: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仍然要保持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的作风。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些事情,一些贪污腐败的人,都是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历史。要经常教育子女,努力学习,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得珍惜生活,我们也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历史,不知道过去的那些艰苦。
现在我们过得好了,但是这是千千万万同志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甚至不知道死在哪个地方了,现在的人时刻不要忘记过去,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
红色心愿:铁边城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心愿?我现在过得很好,事事顺心,没有什么心愿了。如果一定要问心愿的话,倒是想知道原来那个让大家空欢喜了一场的铁边城,现在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样子。
1935年10月,红一军团在金黄色的黄土高原上穿过连绵群山,甩开了胡宗南主力和“三马”军队的一次次围堵,于10月17日来到了陕甘交界的铁边城。“走到铁边城好好吃一餐睡一觉。”打探到前方不远是一个县城铁边城后,战友们都十分高兴,大家互相鼓舞着,把到铁边城美美吃一餐睡一觉,作为大家最好的动力。部队终于抵达铁边城,但是我们都傻眼了。这哪里是想像中的县城呀,没有繁华的城市,没有喧哗的人流,只有几个破窑洞,七零八落地坐落在土丘周围。很久还难得看到有人经过,这些个小小的破窑洞哪里够一个方面军休息呀,一个连的战士也挤不下。鼓足劲走了这么远,我们满怀的希望全落空了,大家一下没劲了,就地坐了下来,“白高兴了一场。”战友们无奈地相互苦笑,只得饿着肚子就地宿营。其实也可以理解,当时整个延安都只有4000多人,一个县城的人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的铁边城是个什么样子了?应该有变化吧?
记者周华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