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人才好,大多流向省外
“黑龙江是声乐人才大省,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人才。但也因为这些人才的严重流失,导致了我省在全国赛事中成绩不佳。”省歌舞剧院创作室主任、青年作曲家徐豪说。徐豪是连续多年担任我省歌手选拔赛的评委之一,他回忆,从2000年起,来自民间的优秀声乐人才就开始锐减。 到2003年,他在“海选”时连续听了375个歌手的演唱,竟无一人达到参赛水平。
省电视台国家一级导演赵荣丽,多年担当“青歌赛”黑龙江领队一职,她说:“比赛中常见一些黑龙江籍歌手代表其它省市参赛,取得再好的成绩都与黑龙江无关。”
虽然音乐人才辈出,但我省至今没有一所全国知名的专业音乐学院。言及此,省歌舞剧院副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文感慨地说:“我们的音乐人才在还是一株小苗时,就已经飞向省外!许多学生直接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知名院校,学成后留在当地,成为人家的音乐人才。连学习的土壤都没了,我们如何留住人才?”
创作力量强,今已青黄不接
在黑龙江,成长起了一大批优秀的词曲作家,傅庚辰、汪立三、金铁霖、刘锡津、王德、胡小石、邢籁、车行等,他们的作品经优秀歌手演唱,广为流传。
徐豪说:“1994年,我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回到哈尔滨,那时的创作氛围很好,有刘锡津、王明喜、杨人翊、郭德滨、李昕、彭川等很多词曲名家在搞创作。但时至今日,他们调走的调走,退休的退休,剩下搞专业创作的,算上我们年轻人,也不超过四个。”
曾经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获铜奖的刘臣告诉记者,如今好歌难求,许多歌手被逼无奈,自己写歌、互相抢歌和挖墙脚的事时有发生。
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国家一级编剧费守疆说:“这说明我省的创作力量明显不足。同时,这也是有关部门组织能力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在大赛前搞一次或几次面向全社会的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搞一些新人新作的对接会?集合省市一切相关力量,形成一个拳头出击。”
音乐家底厚,市场日渐萎缩
造成我省音乐人才流失、创作锐减的原因,主要是我省演出市场的萎缩。
徐豪说,首先是民间土壤的缺失。在1998年以前,黑龙江尤其是哈尔滨的酒吧文化非常发达,当时哈市的酒吧不下百家,每家都有自己的乐队和歌手,加起来就是四五百人的庞大队伍。那时全国各地的音乐人都到哈尔滨汇集,为哈尔滨带来许多先进的音乐理念和多元的音乐风格。那时黑龙江连续五届拿了‘青歌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但在此之后,哈尔滨的酒吧文化开始萎缩,到现在成规模的没有几家,没有土壤,民间歌手群体自然消失。”
目前,高雅舞台演出在哈尔滨也不活跃。王文说:“在哈尔滨搞美声的歌唱家,很难有机会登台演唱西洋歌剧。因为没有舞台,许多人不得不在综合性的演出中唱一些偏民族化的、偏通俗化的非专业歌曲,久而久之,专业的嗓子和技法也变得不那么专业了。”
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向记者介绍,如今许多省市在参加全国大型赛事时,其重视程度不亚于打一场战役,常常是副省长、副市长亲自带队,集中培训,为选手提供各种后勤保障。这场战役的关键是人才。刘锡津说:“黑龙江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占优势,若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政策的扶植,音乐大省的家底再厚,也终有锋芒尽失的一天。”(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