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掌声中,“毛主席,周恩来,陈毅,宋庆龄”鱼贯出场,向大家挥手致意,并挨个儿接过话筒,用人们曾经熟悉的方言和措词勉励大家,然后,“蒋介石”也走上前台,与“毛主席”亲切握手交谈。
这一幕出现在沈阳某街道一个农贸市场的开业庆典上。现场熙熙攘攘,人们翘首以待,有惊奇也有笑声。“领袖们”发表完演讲,又走入商场,同里面的菜贩们握手聊天,很多买菜的人见此情形,先是愕然,转而微笑,也有的只看了一眼,便只顾低头忙碌。一些老年人则拽着“毛主席”的手不放,态度诚恳,情绪激动,连嘴里说出的话都不太连贯了。
扮演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是沈阳的几个下岗工人。这次的演出,只是他们每月正常表演的一个插曲而已,他们现在几乎以表演为生。演出间隙,扮演周恩来的王东小声地告诉记者,这次活动他们原先根本不想来,就是给朋友帮个忙,实在推不掉。演出完毕后,几个演员在中午吃饭时还忿忿然,一致认为这里环境太差,让历史人物在这种场合亮相不够严肃,而且,主办方给的表演费用也太低。
今年58岁的王东是这个团队的骨干,是他把这群人凑到了一起。他演“周恩来”已有十年了。下岗之前,他是沈阳镇流器厂的保卫科干部。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70年代在辽宁盘锦农村插队时,邂逅在此下放的著名演员李默然,李看着他的面孔,悄悄地告诉他,你老了后会比较像总理。王东吓了一跳,不过,当时也没太放在心上。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有人说他长得像总理,王东便开始琢磨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他收集了大量的总理资料,在家中摆放了自己亲手画的总理像。结合自身特点,他主要扮演“文革”期间的总理。为此,他还花了上千元,置办了一套行头,力求精确到每个细节都与之相似,如总理衣服的下摆,就与平常人不同。王东戴的主席像章,也是花很大力气才找来的,与总理戴过的一模一样。他每月平均演出三四场,有时还会在别人的婚礼或老年人生日庆典上演出,每次演出能赚上几百元。王东认为,无论什么场合,都要全力认真去演,但卸了妆就绝不能再带总理的特征,这样不好。用他的话说:“深深地爱上了总理,理解了总理,干这行,如果对总理没有感情,演不好。”扮演毛泽东的李光启,是这群人中生活条件最不好的,他在沈阳阀门厂下岗,离婚,还搬到沈阳远郊的简陋老楼居住,四家人合用一个厨房。在他那仅容一人转身的蜗居里,摆放着不少主席年轻时期的像,还有自己演出时的剧照。今年52岁的他,主攻红军时期的主席形象,并曾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晚会上出场,但扮演主席不能维持他的日常开支。他说他还在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卖电话卡、推销保险。在沈阳,他们所在的团队中,以前还有两任毛主席的扮演者,但前几年都先后因心脏病去世,现在李光启是历任扮演者中最年轻的,被大家寄予厚望。
饰演宋庆龄的王宏是粮库下岗工人,扮演陈毅的王有军是国家一级厨师,下岗也有四五年了,平时是评剧表演爱好者。扮演蒋介石的老闫最近参加一个电视剧组的演出,比较忙,没能参加近期的演出,王东一说起来就叹气。
除沈阳外,他们还去过延安、西安、北京、吉林、黑龙江和大连等地演出。演重要历史人物不比演其他角色,这点让他们感触很深,王东说以特型演员的形象出现,无论在哪个场合,人群都比较激动,特别是老年人,甚至还有人把投诉递给他们。有时他们行至某地,交警还会向他们行礼致意。王东表示,群众的期待和热情,让他们感到必须自律,以后不能接太不正式的活儿了,一定要怀着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感情,把角色演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