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山深山区不再办中学了。
暑假来临后,北京最西南深山7个乡镇现有的9所中学,将伴随着房山山区教育布局的调整,在自己的校史上划上句号。
9月1日,当又一个新学期到来的时候,9所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将走出大山的怀抱,到房山、良乡新城地区读书,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
这是房山区教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布局调整。
1.深山中学,只有18名新生
蒲洼中学校长齐怀书说,如果没有这次教育布局调整的话,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仅有18个。
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的现象在山区普遍存在。霞云岭中学校长王文月报出一组数字:2004年,学校毕业280多名学生,入学120多名;2005年,毕业260多名,入学99名;今年,将毕业160多名,而入学新生仅有80多名。
霞云岭乡总面积218平方公里,占房山区总面积十分之一还多,是全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有15个村,1万人,属于山区人口大乡。目前,霞云岭中学有380多名学生,而1991年建立寄宿制学校后,最多时学生人数曾达到过800多人。
霞云岭中学是房山区第一批接受北京市中学规范化验收的学校,从硬件条件上来说,是山区比较优越的学校。面对逐年减少的生源,王校长很无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房山区大规模改善山区办学条件,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历史,山区学校硬件设施逐年提高。到“十五”末,全区财政性教育事业费年度投入增加到5亿多元,农村完小以上规模的200多所中小学都建成了校园网,在京郊第一个实现了全覆盖。
尽管如此,逐年减少的生源仍然严重束缚了山区教育的发展,使得山区学校难以实现规模办学。试想,一个只有18名学生的初中班,要把十多门课程开齐,如何配备任课老师。
此外,受地理位置、环境影响,留不住老师造成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山区教育难以突破的瓶颈。蒲洼中学已经四年没有音乐老师了。“只有走的,没有来的。”齐怀书任校长十年来,差不多每年都有四五个老师调走,而新来老师几乎为零。
霞云岭中心小学校长郑迪明把山区学校戏称为“优秀教师的实践基地”,许多老师干两年就走了。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分配到该乡的六七十个教师,现在仅剩下四个。
蒲洼中学现有四个初中班,108个学生,初一37个,初二31个,初三两个班各20个。由于配备老师困难,学校自校长以下全部任课。18个老师每人教两到三个科目,个别老师达到了四个。
由于身兼多职,跟城区相比,山区老师的专业水平明显不足,尤其是语文、数学之外的一些小科目,老师们都是自己先学,而后再教学生。“人文类将就,科学类半路出家,艺术类无专业可言”的现象在山区学校不足为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山区。如果没有山区教育的发展,人口素质得不到提升,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如何使山区教育走出束缚,实现均衡发展,房山在思考。
2.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读书
一个孩子走出大山,就可能使一个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的家庭走出大山。
多年来,为了把孩子送出大山进城读书,一些有条件的家长想尽了办法。“初一都在这儿上,期末考试一完,家庭条件不错、成绩好的孩子全转走了。”蒲洼中学校长齐怀书说。“每一届中途都有不少转学的。”霞云岭乡甚至有家长干脆在良乡租房,照顾孩子上学。
然而,“进城读书”对于大部分的山里孩子来说,只是一个梦想。“不用费心,孩子就能直接到城里的好学校念书,大伙儿做梦都没敢想过。”霞云岭村农民王金凤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2005年房山区教育大会,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山区教育布局调整的重大决策。十渡、蒲洼、霞云岭、史家营、大安山、佛子庄、南窖,房山深山区七个乡镇的九所中学将一次性搬出山区,在房山、良乡新城周边建设和改造学校4所,妥善安置两千多名学生。
在阎村镇大董村村北建设一所千人规模的寄宿制学校,接收山区学生800多人、阎村镇临近开发区居民子女400人。在周口店新建一所千人规模寄宿制学校,接收山区学生900多人。
原址改造良乡镇所属的官道中学,该校按24个教学班设计,接收山区寄宿学生300多人。原址扩建房山第二中学,该校按30个教学班设计,接收山区寄宿学生300多人。
区委书记聂玉藻把这次调整称之为“教育移民”。
为了山区发展,政府一直在实施山区搬迁工程。在北京市的区县功能定位中,房山山区被确定为生态涵养区。当前,山区煤矿和非煤矿山正在关闭之中,许多过去靠资源型产业为生的山区乡镇,正处在产业转型期,人口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聂玉藻说:“让孩子们从上中学就走出大山,接受良好教育,看看山外的世界,将会起到‘教育移民’的效果,对于推动山区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学生下山读书所增费用政府承担
山里学生进城读书,无疑要增加交通、伙食、住宿等方面费用。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因就学增加的费用由政府承担,不能因此增加家长的负担。对于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交通问题,区政府正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校车事宜,确保学生安全进出山区。
周口店镇南部,一片新建的教学楼主体已经完工,有的已经开始内部装修。800名工人正加班加点,保证在7月15日前交工。
这是新建的周口店寄宿制中学,占地135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出,一片咖啡色的小楼坐落在绿色的田野里,配上红色的塑胶操场,格外别致。
除教学楼和办公楼外,学校还配有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实验楼、塑胶操场等。房山区教委主任郭志族介绍,新建和改建的四所中学除设计风格略有差异外,硬件设施相差无几,工程完工后,将是房山区条件最好的学校。
山里娃进城上学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和环境上的改善。现在,房山区正在面向全国为新学校招聘校长和特级教师,面向高校招聘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区教委还将调剂一部分区级骨干教师到新校任教,并从现有中学老师中选优调动。区教委负责人表示,将使山区中学生享受到全区最高水平的教育。
在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房山区教育部门目前正在积极与市区名校牵手,准备把四所中学办成名校分校。其中三所已与161中学、北京外国语学校等初步达成协议,剩下一所正在洽谈之中。
山区中学生在不增加任何费用的情况下,直接走进了全区最好的学校。
4.山间校舍,用于合并小学、培训农民
中学迁出山区,给山区小学、幼教、职成教育留下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区地广人稀,孩子们走十里八里山路上学并不罕见。在蒲洼乡,最远的村子离乡中心小学达35公里。中学完成迁移后,将对山区小学的布局进行调整,把小学合并,每个乡镇保留一到三所寄宿制小学。
过去,山区幼教和职成教育一直是弱项。山区产业转型期,亟须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以往,农民进行就业培训,都挤在村委会或文化大院里。中学搬迁和小学合并正好给山区的幼教和职成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现蒲洼中学和佛子庄小学将利用腾退的校址开展成人教育,其它五个乡镇准备把撤并后的校舍建成中心幼儿园。
中学迁出山区后,现有山区中学的一些老师,将被充实到小学、幼儿园和成人学校中,缓解师资紧缺的矛盾。
以中学搬迁为突破口,房山全面调整山区教育布局,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差异的缩小。
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使房山教育形成了城镇、平原和山区三个梯度,山区学生很难享受到城市化优质教育资源。山区教育布局的调整,就是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使多年落后的山区教育步入全新的发展局面。RJ204
图一:1994年的佛子庄北峪小学。
图二:正在建设中的周口店寄宿制中学(效果图)。
图三:现在的霞云岭中学。摄影/隗合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