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连战
母亲节当天,很多人想买一些老年用品献给年长的妈妈,但他们发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太少了。“2006首届中国(哈尔滨)国际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上周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落下帷幕,热热闹闹的展会也给人们留下了如何挖掘“银发经济”商机的话题与思考。
老年用品需求量大
据了解,这次展会是哈尔滨历史上举办的首届老年用品博览会。截至去年年底,哈市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达113万人,老年用品消费已经呈现出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哈市目前只有一家专门的老年用品商店。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参展商品以营养保健品居多,各种药品、酒类产品、按摩器具和净水产品占据了多数展位。
承办单位黑龙江省冰洽园展览公司负责人焦德云告诉记者,共有150个企业参展,其中80家为外地企业。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多数参展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很受老年人的欢迎。在一台“福康全”FCI多功能臭氧水发生器展台前,人们对这种在清洗食品、餐具、洗脸刷牙和自来水再处理的同时即可消毒的高科技产品很感兴趣,一位男士当即就为自己的父亲买了一台。其他如亚林松花粉、艺磊温石床、健龙寝具等产品也很受参观者喜爱。
老年专利服装生产遇阻
在参展商中有近60%以上是医药、医疗、保健品行业,而老年服装却受到了冷落。14日下午,在中央大街为母亲买礼物的付女士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想为我70岁的母亲买一件衣服,但我走了一大圈,也没看到合适的衣服。”没办法,她只好扫兴而归。在母亲节这天,与付女士有同感的人不少。
焦德云告诉记者,这次展会曾向全国110家服装生产企业招商,但仅有一处老年服装专柜,是哈尔滨市曾获国际大奖并得到专利的昶玉芳个人设立的。今年69岁的昶玉芳告诉记者,她要在有生之年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老年服装,目前,她还免费将自己的服装设计经验传授给一些学员。但是,由于资金紧张,她的专利服装在生产、销售等方面都难以继续下去,就连参加此次展会的展位也是由承办单位免费提供的。
一项调查显示,老年用品市场每年将以3.3%的速度增加,但目前老年产业和产品供应与老年消费者对接明显不足,老年人不知道在哪儿能买到可心的产品,企业更为寻不到有效客户发愁,这种情况在本届展会上也有所反映。
“银发经济”商机值得关注
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表示,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目前有3000亿元的市场份额,从事老年用品生产的企业应重视“银发经济”带来的商机,抢占市场份额。
既然老年用品市场如此巨大,为什么商家不去掘这一桶“金”呢?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些企业认为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强;生产老年用品的成本较高,而利润比较低。据了解,展会过后,已有个别企业表示筹备开办专业的老年用品商店,这无疑让很多老年人感到欣慰。
哈市老龄(退管)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士说,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他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因此,这块市场相当可观。有些企业不敢涉足老年用品市场,是因为他们对这一领域还不了解,如果这些企业敢于来切这块“蛋糕”,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