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指引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去年,全省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了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东北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辽宁将采取怎样的方略和举措,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全面振兴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他着重谈了三个方面举措。
在改革开放中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李克强说,实现辽宁振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出新路子,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的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努力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辽宁是我国最早建立计划体制的省份之一,也是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必须把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放在突出位置。去年我们对60%以上的地方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今后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辽宁还有比较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十一五”期间,力争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比如,我国是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消费大国,高档机床基本依赖进口。辽宁机床产量占全国1/4,有必要也有能力在高档数控机床等基础装备领域发展“中国装备”。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领老基地改造,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重大成套设备和运输装备上实现新突破,用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发展,使辽宁从传统重化工业基地向新型产业基地跃升。
在改造老基地的同时,还要培育新的增长点。辽宁有2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宜港岸线430多公里,仅废弃的盐田和荒滩就有2000多平方公里,因而有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这是特有优势,也是辽宁振兴的巨大潜力和希望所在。我们提出,以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和丹东、庄河临港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大开发开放力度,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搞好近期和长远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用沿海经济带来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形成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的开放和发展新格局。
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李克强说,振兴老基地和建设新农村,是辽宁面临的双重历史任务。从辽宁现实情况看,大中城市数量较多,但县域城镇化率和县域经济总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薄弱和农民收入不高的矛盾突出,辽宁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差距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在县域,我们提出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而县域经济是涵盖“三农”、覆盖城乡的区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扩展农民增收渠道的主阵地。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我们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努力把辽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注重运用比较优势,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并以非农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目标,还在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们决定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整村扶贫力度。还要经过不懈努力,使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
从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构建和谐辽宁
李克强说,辽宁振兴应该是全面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构建和谐辽宁。辽宁是传统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省份,就业压力较大,逐步解决困难群众的安居乐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也成为困难群众愿望迫切、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把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辽宁的切入点,力求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夯实构建和谐辽宁的基础。去年我们着手对涉及近百万人口的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年底已有十多万户入住新居。解决了14万户“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并启动城乡特困人口的大病、冬季取暖等问题实施救助的机制。“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完成对城市棚户区的改造,今年全面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一旦出现“零就业家庭”在20天内要至少提供一个适当的就业岗位。我们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社会保障并努力为低收入群众增加收入创造条件,力争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还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还需要打造生态辽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辽宁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全面振兴目标不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