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评论员
自主创新已是一项国家战略,是中国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现况和发展方向所作出的一个科学判断,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实践。把创新型城市作为重庆的发展战略,既是国家战略的延伸,也是重庆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归根结底有赖于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可是,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使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凸显,压力增大。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和老工业基地,重庆的经济发展也正面临着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否则,我们会处处受制于人,无法从根本上形成竞争优势。因此,在继续引进的同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是推动新重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全面提升新兴直辖市的竞争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则是当务之急。
建设创新型城市我们必须把握科技发展方针和战略目标。最近,我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了《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经过15年的奋斗,创造出辉煌的科技成就,实现科技强市和富民兴渝。为此,我们要通过夯实基础,强化创新,突出应用,支撑发展。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的主要途径。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我们必须抓住重点。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要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等关键技术,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要加强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现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加快制造业信息化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成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应用软件、通信技术与设备开发,加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加快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推广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全体市民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体,因而要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创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群众科技素质,使广大群众了解科技,支持科技,参与科技,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福祉。要以创新目标的实现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未来15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