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污泥处理规划方案早在去年初就做出来了,项目至今未启动,主要是因为资金筹措困难!”昨日,市市政委副主任王志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设计缺陷引发“污泥战”
污泥处理这一难题主要是最先设计上的缺陷造成的。
王志飞告诉记者,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厂应包括污水和污泥处理系统,一个垃圾处理场也应包括垃圾和渗滤液处理系统。而在长江沿线这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设计时,为节省投资,普遍采取了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垃圾处理场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设计思路。
当时参加设计的多是北方专家。“但重庆情况与北方却不一样。当时设计的污泥含水量在80%以下,这个含水量在北方可能能处理,因为北方空气干燥,风也大。但重庆天气恰恰相反,污泥自然干燥程度低。”王志飞说,“设计时也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多的污泥产生量。此外,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理想混合比一般在3%-5%,而以长寿为例,这一混合比达到了30%,处理起来肯定有难度!”四种方案破解污泥难题
2004年7月,市市政委向市政府递交了污泥处理报告。2005年初,污泥处理规划方案正式完成。据介绍,该方案提出了四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引进干化设备,降低污泥含水量。鸡冠石和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吸取教训,安装了干化设备,污泥最高含水量可降到10%。但沿线污水处理厂多,这种方式投资较大;第二种就是目前忠县采取的加生石灰方法,简便且成本相对较低,但操作不便效果也不是很好,且要增加库容;第三种是生物干化,将污泥与其他土壤混合后自然干化,这种方式需要建立大的棚区;第四种是资源化利用,目前仅处于研究阶段。千万资金困扰项目上马
落实方案首先面临的是建设资金问题。
国家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资金已经用完,没有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的资金。王志飞说,要用干化设备,长江沿线污水处理厂至少还需投入上亿元资金。即使采取最简单的生物干化法,搭棚等建设资金也需要近2000万元。
其次,运行费用从何而来?王志飞说,采用干化设备,污泥处理成本接近污水处理成本。采取其他方式,处理成本也要占到污水处理成本的25%左右。现在的污水处理费中没有考虑污泥处理成本,污水处理费本来就有缺口,污泥处理费又从什么渠道来?过渡时期污泥分散填埋
市三峡水务公司总工程师庞子山说,去年10月,市水务集团完成了17区县24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今年4月初上报给市发改委争取立项。
“我们的计划是争取今年能完成立项,明年上半年完成设计和前期工作,明年年中启动第一批项目,2008年初投入运行!”庞子山说,“项目投资概算1.7亿元,争取国家补助一些,企业自筹一部分。”
王志飞认为,过渡期污泥的临时解决办法,只有加生石灰降低污泥含水量,继续在垃圾处理场分散填埋。但是,如果要在长江沿线污水处理厂污泥里都加生石灰,一年内石灰、打包及运行费用要增加1000多万元。“三峡水务本来就负债经营,从哪里再去找这1000多万元呢?”区县倒污泥到处“打游击”
污水处理不能停,但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却无法处理。本报昨日报道了长寿、涪陵两地污泥处理现状后,丰都、云阳、忠县以及石柱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纷纷与本报联系,反映污泥处理难题。丰都污泥倒进果园农庄
“今天找果园倒,明天找农庄倒,后天则可能要去联系绿化工地倒……”一说起污泥处理,丰都县排水公司经理谢春鸣就摇头,“我们一天到晚‘打游击’,不停变换倒污泥的地方!”
“游击战”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垃圾处理场给丰都县政府一个报告,说污泥已经在场内形成了沼泽,要停止接收污泥。后经县政府协调,指定污水处理厂将污泥倒往20公里外的果园。
“不到两个月,果园污泥成山。政府协调后,垃圾处理场去年8月开始接受污泥,但好景不长,11月又不接收了!”谢春鸣问,“等果园、农庄这些地方都垒上厚厚的污泥后,我们又往哪里倒呢?”云阳污泥堆在绿化地上
由于没有接收地,云阳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全铺在厂区10来亩二期备用空地以及绿化地上。
云阳县污水处理厂2004年6月开始运行,每天处理8000吨污水,产生污泥6-7吨。与长江沿线其他污水处理厂不同的是,由于与垃圾处理场有20多公里远,建设之初双方没有达成互相处理污泥和渗滤液的协议。
“原来环境评价时,计划在附近修一污泥处理场,但现在这个处理场还没有踪影!”云阳县排水公司经理吴吉华说,“污泥只好拉给市政和瓷砖厂做绿化等,剩下的只有倒在厂里!”
厂区后面有一个凼,专门堆放污泥。“一下暴雨,这些污泥就可能被冲走。污泥里含有10多种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必然会造成二次污染!”忠县政府出钱打包填埋
忠县污水处理厂平均每天产生14吨污泥。忠县排水公司王开国说,3月17日,垃圾处理场来函称因地形限制,3月18日停止接收污泥。
由于周围居民距厂区最近只有50米,倒在厂区肯定不可能。王开国把污泥倒在公路旁,让农民做堆肥。没几天,忠县环保局称严重影响环境,禁止其倾倒。
后来,县里拨出10万元对污泥加石灰后打包,然后运到垃圾处理场填埋。“这些钱只能用半年。10月后又该怎么办呢?”王开国担心。石柱每天只收两车污泥
“每天两车,多了自己处理!”石柱县排水公司经理汪强告诉记者,经多次做工作,垃圾处理场限量接收污泥。
汪强说,去年1至4月,垃圾处理场不接收污泥,只有倒在厂里二期备用地上。经过做大量工作,5月开始接收污泥,但中途又停了三四次。
“现在限量接收,让我们很难控制好生产!”汪强说,“目前我们只有调节生产工艺,尽量少产生污泥。但是一旦下雨或污泥产量大,我们又只有倒在厂区!”
记者 李伟采写 张质 摄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