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鸡东县在全省超前提出并大力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选送了105名村级后备干部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深造。2004年,在全省刚刚开始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时,鸡东县的105名大学生已成功毕业,回到故土当上了村官。 目前,回村大学生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大学生用知识强村富民
4月21日,记者来到鸡东县的乡村采访了多名回村大学生,感受到了回乡学生正在日益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东海镇永远村任党支部副书记的范洪宇,是2004年毕业的农学专业大学生。他回村后,积极致力于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研究,为本村培育了20多种蔬菜新品种。2004年,范洪宇将“以色列柿子”从蔬菜大棚挪到了田地里,并远销到外地市县。
目前,范洪宇已和山东潍坊一家公司签订了“日本大葱”种植合同;和大连市某地签订了回收胡萝卜、白萝卜合同。“我还要回学校和老师们多联系,寻找更多的新型蔬菜种子,为本村致富增收。”范洪宇说。
21日下午,记者又来到明德朝鲜族乡。据乡党委书记金保东介绍,该乡8名回村大学生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引进的“垦鉴7号”水稻优良品种使全乡水稻产量逐年增长,已实现每亩增收160多元。
为大学生拨专款、购电脑
据了解,鸡东县2002年在全省超前提出“村村大学生计划”。当时,县里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40万元,乡村两级筹措15.2万元,又协调学校为每个学员减免1200元,选送了105名村级后备干部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深造。
2004年8月,105名大学生毕业后,34名正式党员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71名非党员被推荐为村委会副主任,主抓科技工作,均享受因公误工补助待遇,可参加公务员竞聘。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从机动地、校田地中调剂一部分,低价或无偿分配给大学生,为回村大学生提供试验、示范用地120余亩。他们还选送回村大学生到大连等地考察学习,并帮助他们协调试验资金11.5万元。在对大学生工资采取误工补助办法的基础上,有的乡镇还出台了对大学生工资保底制度,规定大学生工资最低不少于800元。
明德乡明德村党支部副书记孟庆海作为回村大学生,于2005年领到了全县最高工资3000元,还获得了县里出资配备的上网电脑。
重返母校取“真经”
为了使回村大学生尽快成长起来,2006年4月12日,县委组织部、县增收办组织全县百名回村大学生重返母校取“真经”,同时到经济发达、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快的先进典型村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进行学习、考察。
永和镇公平村回村大学生刁春祥、东海镇永远村回村大学生范洪宇等几名大学生分别汇报了自己回村任职后的工作情况,并针对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农作物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更新、养殖疫病防治等多种问题向导师们求教。学生现场提问,老师当场解答,零距离探讨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让回村大学生们感到格外“解渴”,收获颇丰。
目前,这些回村大学生推广高产优质品种40多个,完成试验、示范项目36项,试验面积达到120余亩。有1名回村大学生被县委授予先进共产党员称号,4名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37名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干部。(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