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章迪思实习生周惠婷)防治在中国肆虐近千年的日本血吸虫病,有望在基因研究基础上取得全新突破。我国科学家昨天率先向世界发布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序列,300多万条DNA序列将通过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全世界科学家共享。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虽然半世纪以来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就,但近几年又有死灰复燃迹象。目前全国感染人数达80余万,少数地区的人畜感染率达60%以上。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粪便寻找血吸虫卵,既麻烦又不准确,存在很高漏诊率;而现有的治疗药物只有吡喹酮,长期广泛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通过破解血吸虫的基因“天书”,寻找血吸虫致病的功能基因,从而提高诊断效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科技部、中科院和市科委等部门支持下,此次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工作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承担。科学家采用全基因组随机测序方法,将庞大的基因组随机分割成一段段“短片”,在反复读取后寻找到交叉部分,再进行拼接。如同一部长篇电视剧同时在几个频道播放,略有先后,观众通过不同频道的剧情进展,根据重合部分拼凑出大致情节。据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院士介绍,这种检测方法不仅快速,费用也比较低廉。此次公布的300多万条DNA序列,已占血吸虫DNA序列总数的90%。作为我国首次对人体寄生虫的全基因组测序,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人类和寄生虫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发掘重要功能基因,并应用于免疫诊断、预防疫苗和开发新药靶点等工作也将同步推进。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科院副院长陈竺、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出席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