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不停蹄去美国
文/何成之 图/AFP
自从担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以来,马英九在“两岸论述”上,开始一直是扭扭捏捏,每当有人追问他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就以连战为两岸论述的神主牌,以落实“胡连会”五项愿景为“当务之急”。这样做,既可以显示“尊连”的谦虚,也可以不侵吞连战本来不多的政治空间,更可以使自己避免被潜埋在台海漩涡中的深水炸弹伤及筋骨。可是时过不久,也许是受其台北市政团队—马家军的撩拨,马英九接连不断地接受国际媒体专访,试图在两岸论述上扎实自己的“马步”,—其中以“终极统一论”为旗号,却在不久后被陈水扁用来作为炒作“废统论”的借口。 2月,马英九访问英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就是当年陈水扁提出陈氏“新中间路线”的地方,也提出所谓的马氏“新中间路线”,这条“新中间路线”,又以在
《自由时报》
上刊登广告,以“台独也是台湾人民的选项”为标志。英国是“新中间路线”的始作俑地,当年布莱尔正是在这里提出他的“第三条道路”即“新中间路线”论述,奠定了久居首相之位而多年不倒的历史。那以后,“新中间路线
”渐成国际政坛的救命膏丸,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借用来作为自己主政的主打口号。可惜南橘北枳,陈水扁与马英九两人的“新中间路线”确实渊源有自,且都在其理论发源地提出,却遭受同样的命运。两人都想左右通吃,却都同样遭到来自自身阵营的强力排挤。
从英伦三岛回来的一个月后,马英九又开始了他的美国之行。“马不停蹄”是想继续展示他的“龙马精神”。与英国“新中间路线”不同的是,这次他的论述主张不是出于他的“台北市政团队”之手。“马家军”虽然意气风发,却也飞扬跋扈,在马英九竞选国民党主席时就意气用事地为马英九树敌太多,在马访问英国的“新中间路线”论述的幕后,他们的招摇过市又几成“害马之群”。而这次马英九访问美国,则倚重的是“国民党团队”,其中最主要的智囊班底成员是熟悉两岸事务的苏起。苏起早年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得政治学博士后返回台湾,担任过“新闻局局长”尤其是“陆委会主委”,又多次访问过大陆。苏起的美国背景和主管大陆事务背景,使其与美国华府上下拥有良好的政治人脉关系,是国民党长期以来与美沟通的重要管道。
在陈水扁以“终统”引起台海新一轮危机也引起美方不悦之时,马英九赶赴美国去“面试”,得到的接待规格之高令世界瞩目。台湾有个“美国爸爸”。这个“美国爸爸”不仅卖武器让他们去打架或者“正当防卫”,而且经常要规劝他们不要兄弟阋于墙。蓝绿阵营在台湾互相打架打输了,都会到美国去告状,互诉对方的不是。这次,陈水扁蹈火自焚,引起邻里纷纷紧张,差点殃及池鱼,惹得“美国爸爸”的大声呵斥。如此,“美国爸爸”一面忙于充当消防员,一面就用爱护的眼神来对待“弟弟”(马英九在家的小名正好叫“弟弟”,他的姐姐马以南的小名叫“贝比”)。马英九此次在美获见的高层官员有主管中国事务的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克罗契、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尔、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劳理斯等人。因为台湾终究是“私生子”,不能堂而皇之地接纳,所以这样的规格已经是隆重之极了。
除了半遮半掩、欲说还羞地私密性会晤之外,马英九还获在全美新闻俱乐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地演讲,得以一释心中块垒。马英九登堂入室,从“‘终统’降低了台独的可能性”到“五要”(一、促进两岸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平等协商;二、达成30至50年的和平协议,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正式终结两岸对立状态。三、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建立共同市场;四、发展新模式,让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问题能更为双边与多元;五、强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从“‘四不一没有’是美中台的最大公约数”到言引孙中山“一定要收回台湾”,马英九此次俨然是想把他的两岸论述一股脑阐释清楚,虽然没有“说大国,则邈之”的气势,但确实是以台湾未来领导人的架势在说话,难怪就连国际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在与其餐叙中都忍不住兴奋之情:“我记得第一次欢迎他的时候,我要叫他小马弟,第二次欢迎他是马市长,现在我们欢迎他是马主席,2008年是什么啊?马‘总统’!”
说马英九将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还为之过早。有个马英九的故事正好可以延伸引用。1999年,马英九去拜访纽约市长朱立安尼,朱立安尼对在自己任内纽约市暴力犯罪少了一半、谋杀罪少了百分之七十而高级犯罪死亡的人数降低到六百人以下很是自豪。当他问到马英九台北市的治安状况时,小马哥说台北因为高级犯罪而死亡的人数只有三十三人。这让朱立安尼很尴尬,为了化解难堪局面,马英九幽默地说:“市长先生,您有所不知,这是因为台北的歹徒枪法都不是很准。”台北的高级犯罪者可能枪法确实不是很准,但是在政治上,他的对手陈水扁却是个神枪手,说打自己的肚皮绝对不会打到肚脐眼上去。通过美国之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两岸论述的马英九,保不定会遭受政治上的暗枪,也保不定不会随陈水扁的台独言行而一起起舞,并且,言多必失的马英九,其两岸论述中露出的“马脚”,也常常踩过界,这都将成为自取其祸的包袱。
普京,当柔道功夫遇到少林高手
文/何成之 图/CFP
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率领由“有影响的商界领袖和高级政治顾问”所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中国,那个代表团,让普京的外事顾问普里霍季科花了11分钟才一口气念完。如果算上来北京打前站的俄方官员,则前后约有1000名俄各界精英聚首北京,以至于克里姆林宫的官员戏称:“现在点出商界人士中谁没去中国也许更容易一些。”普京来到北京,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俄罗斯年”盛况,而在北京东四环路,也出现了这样一块崭新的大幅广告牌,上面正中央是“熊猫”和“熊”并肩言欢,背景是大红色的长城和克里姆林宫,文字横贯是“俄罗斯石油预祝俄罗斯年圆满成功”。—熊猫和俄罗斯棕熊的卡通形象,正是“俄罗斯年”的标志。
“熊猫”与“熊”,不啻为中俄两个大国的象征。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稀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却常常是温文尔雅,没有任何攻击性,而俄罗斯熊却是欧亚大陆上凶猛刚健的肉食动物,不仅上百年间使世界胆寒,单是中国,就曾被它吞噬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上世纪中期,“俄罗斯棕熊”与“中国熊猫”曾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但是,无论是在斯大林时期还是后来的赫鲁晓夫时期,即便是在同一个意识形态阵营里,俄罗斯从来不忘记控制和渔利中国的企图。对于中国人而言,既有“苏联老大哥,给我吃馍馍”的感恩戴德之心,也不应该忘记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暴君性格。
俄罗斯是一个双重性格的民族。“俄罗斯思想”的首席阐释人、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就说过:“俄罗斯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它可能使人神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从它那里永远可以期待意外事件的发生,它最能激起对其的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的强烈的恨。这是一个以其挑衅性而激起西方其他民族不安的民族。”俄罗斯不仅使西方不安,也使中国曾经为之战栗:俄罗斯熊一旦撞入中国的瓷器店,就会把满屋子的中国瓷器古董打翻。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才收敛起对其他国家的傲慢与偏见,这是身躯庞大的俄罗斯棕熊在国际上一次不得已的转身。
转身后的俄罗斯,事实上并不就会由此变得温和驯化起来。在手中无牌可出,惟一只剩下核武器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两张王牌之后,俄罗斯亟待寻找新的撬动世界的杠杆。在中东持续动荡、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困扰老经济体国家和新经济体国家的发展之时,蕴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的俄罗斯终于找到了左右世界的新招式。新年伊始,俄罗斯以能源“干政”,试图一石三鸟:它故意挑起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一者使通过乌克兰天然气管道获得能源支持的欧洲惊慌失措,感受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一者也以此扶植乌克兰内部的亲俄派,再者就是获得高利润的天然气价格。
乌克兰天然气之争,在国际上掀起阵阵震撼。人们终于认识到了那个不死的俄罗斯,那个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王朝,是如何地强悍甚至是不可理喻。俄罗斯大诗人丘特切夫曾说:“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在俄罗斯,只有信仰是可能的。”其实,俄罗斯百年不改的,不是信仰,而是利益。中俄虽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在能源问题上,俄罗斯从来不“伙伴”。1994年,中俄石油的管线协商就开始进行,十多年来,从“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一变再变,每次,都吊足了中国的胃口,也吊足了日本的胃口,而俄罗斯则想看两强相争,以便待高价而沽。中国与普京早在三年前就达成协议铺设管道,到现在却依然不见半条毛细血管。这就是俄罗斯。
两天的访问行程,普京没有送来中国久盼的石油输送协议,而是花了半天时间去了少林寺观摩中国功夫。普京自己曾是彼得堡市的柔道冠军,崇尚武力,其贴身保镖也曾多次来与中国散打王较量,两个女儿更是拜在少林派门下,学习八段锦和小洪拳。普京崇敬于中国的“软实力”,却不敢较量于中国的“硬功夫”。本来,他造访少林寺,是打算与中国功夫进行一番切磋的,但是最后还是取消了。当普京的柔道遇上少林功夫时,出现了互相都“输不起”的局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语道破:“当时我们感觉双方都输不起,普京输吧,他代表一个国家,国家的形象,国家就输了。少林寺输吧,少林寺代表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也输不起,所以武术这一块双方都让吧,很难让,中国一种说法,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这个武术很难谦让。另外摔跤柔道一般用于比赛,用于竞技比较方便,少林武术是散手格斗,很不好把握。”
这样,两门功夫之间,就只能打起了互相不沾边的“太极”。这种太极,在石油方面,在大国利益方面,事实上已经打了多年,而普京,也早已经由柔道高手变成了太极宗师。 (责任编辑: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