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刘先生最近身上出现了一些红坨,奇痒,刚开始以为是过敏,自行购买了抗过敏药,没有效果,前天去医院,经医生仔细询问才得知原来是自己前几天穿了一件没下水的新T恤惹出的麻烦。记者采访专家时了解到,许多服装的面料含有荧光粉、福尔马林、游离甲醛等有害物质,如果穿了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衣服,轻者会发生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连续咳嗽,继而引发气管炎等病症。新衣裤最好洗了再穿。
二
服装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
是种植过程中的污染。在服装原材料如棉、麻纤维的种植过程中,使用了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有害物质。
二
是加工储存过程中的污染。服装原料在加工储存乃至运输过程中,要加用防腐剂、防霉剂与防蛀剂,在纺织时还要添加氧化剂、催化剂、去污剂及荧光增白剂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均可能会有微量残留在服装中,若长期与人体皮肤接触,会造成一定危害。
三
是衣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我们知道,服装面料生产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阻燃及改善手感,在衣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去污剂、增白荧光剂等。
四
是服装配件的污染。如服装拉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婴幼儿或儿童服装上的贴片、纽扣及装饰带沾染的污染物等,都可对健康构成威胁。
三
而很多消费者对这个问题并不重视。根据调查表明,没听说过穿服装也会中毒的有23%,而买服装关注面料成分安全性的仅33%。由此可见,不少消费者对服装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认识不够。因此消费者普及服装知识,加强防范意识迫在眉睫。在选购衣物的时候,切莫忘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选购商品时注意选购标识说明完整、详细的商品。挑选适宜的面料。衣物最好选择纯棉等天然材料,注意考虑其舒适性、伸缩性、吸汗性、透气性、保暖性等,还要考虑缩水问题。
衣服如果颜色脱落严重,会使得皮肤上沾上染料,细菌在生物催化作用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释放出致癌芳香胺,并有可能透过皮肤扩散到人体内,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发因素。因此,在贴身衣物的颜色选择上,尽量选择颜色浅的、色泽柔和自然的、不含荧光成分的衣物,浅色衣物一般色牢度较好,在生产中造成污染的机会较少,且不会对视网膜造成刺激。如果是深色衣服,买回家后应洗涤后再穿,如果洗涤时发现衣服褪色严重,则需要特别留意。但纺织品不是越白越好,增白剂用多了对人体有害,特别是肉眼看上去白得带蓝的不要买。另外,尽量选择没有衬里或衬肩的,因为粘衬需要胶水,而胶水多需甲醛做溶剂。因而不可贪图便宜而给健康带来隐患。
在选购有装饰物的衣物时,要检查装饰物的牢固程度,以免造成伤害,还要检查衣物的拉链、接缝等缝制得是否平整,以免磨伤皮肤。
四
新买的衣裤最好先用清水充分漂洗,不要迫不及待穿上新衣服,因为甲醛往往比较容易溶解于水中,多洗可以有效的将全部或大部分衣服上的“浮色”、脏物和织物中残留的游离甲醛等有害物尽量多清洗掉一些,更好地保护人体皮肤。穿上新衣服后,如出现皮肤过敏、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另外,注意按照商品标示的洗涤说明洗涤,最好不用漂白剂或含有漂白、荧光成分的洗衣剂,以增加安全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