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客到连云港,第一印象都是:到了东部的连云区,才能感受这个海滨城市的气息。这儿集中了连云港的城市个性,有港口、铁路,有依山傍海的风光,还有广阔盐田
从去年下半年起,连云港实行拥抱大海、城市东移的重大战略调整,政策、资金、人才迅速流向东部
一排排彩色的集装箱布满码头,一艘艘万吨级以上的海轮倚港排开,龙门塔吊往来卸货,港口一片繁忙。
尽管眼下连云港港口只拥有10万吨级的泊位,但20万吨级的巨轮可以顺潮轻松靠泊码头。2005年,连云港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迈入江苏港口第一和全国港口十强。目前,第五、第六代集装箱泊位正在加紧建设。
硕大“中国结”凸显战略地位
在我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上,连云港地处“脐部”,与上海、青岛南北遥相呼应。在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眼中,港口,是连云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资源和优势。
打开地图,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亘我国大陆东西,新建成的沿海铁路与同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一道在连云港打了一个硕大的“中国结”。“两横两纵”的铁路与公路主骨架的节点,使连云港作为海陆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
连云港港作为陇海兰新铁路的东端起点,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目前已经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建立贸易运输往来关系。自正式开通14年来,连云港港承担了整个新亚欧大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箱量。据统计,连云港港吞吐量中,六成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河南小麦、山西煤炭、四川家电,都选择从连云港港进出。
连云港港与长三角地区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煤炭、焦炭、矿石“海进江”中转运输也日趋火热。“十一五”期间,连云港港将建设成为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上海和青岛之间最重要的支线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
拥抱大海昭示发展方向
5月4日,来自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五国华商联合投资开发的欧洲工业园项目在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欧洲工业园总用地面积1500亩,一期投资达2亿元,入区企业享有灵活的合作机制。
眼下,在连云港市,“东部”是最热的一个词。从去年下半年起,连云港市在发展走向上实行拥抱大海、城市东移的重大战略调整,力图建设一座在全省独树一帜的国际海滨城市,政策、资金、人才都以前所未有的强势迅速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用连云区委书记兼连云港开发区工委书记郗同福的话来说,就是“东部沸腾了”。
所有的外地人到连云港,第一印象都是:只有到了东部的连云区,才能感受到海滨城市的气息。历史形成的连云港市中心,离海边还有30公里。东部滨海地区则集中了能够体现连云港城市个性和优势的要素:这里有港口、铁路,有依山傍海的特色风光,还有可以提供工业用地的广阔盐田。自然禀赋极好,关键在于如何整合。
走进连云港开发区,一片繁忙的建设场景。沿着横穿临港产业区的东方大道向东,大片盐田被抛填平整为城市用地和工业园区。从2004年开始,开发区向沿海滩涂和低产盐田拓展发展空间,重点发展造纸、冶金、机械制造等带动性强的临港产业。利用广阔的盐田大展拳脚,既为工业体量扩张提供了平台,又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手捏新“船票”渴望融入长三角
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曾带队赴一海之隔的韩国仁川招商。令他略感遗憾的是,不少外商不知道连云港在哪里。“这说明连云港的知名度还不够。我们迫切需要引进长三角优质要素,与长三角进行互补,也希望在长三角北翼占据重要一席。”
最近,连云港被纳入长三角城镇群统一规划,如同1984年被划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那样,又一次激发了连云港人的梦想。但光有一张“新船票”,并不足以登上长三角的“客船”。王建华坦陈:“思路决定出路,连云港必须选择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路径。”
2005年7月底,连云港投入80万美元,以国际竞标方式向全球征集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经过64家国际国内规划机构近3个月的角逐,最终确定了8个方案并进行择优整合,形成了新的东部滨海地区战略规划。
“沿海高速修通后,上海到连云港也就3个多小时,南京到连云港也是3个多小时,连云港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完全可以进行交通、产业和城市载体上的互补。”王建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