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老’究竟能干啥?”5月初,笔者通过深入走访运城市部分基层关工委的老同志,发现他们在大办农村图书室、协办职业学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气候,为全省“五老”发挥余热做出了表率。
在绛县,“五老”们创建了98个农村图书室和1000多个家庭图书室,藏书近50万册。 而垣曲县的“五老”则另辟蹊径,在减轻“三失”(失学、失业、失足)青年就业压力上做文章。他们积极配合有识之士创办了“垣曲县鑫源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仅15个月,就有339名青年分别学到了一技之长,先后在本县企业和青岛、上海、深圳等外地企业就业上岗。
新绛县关工委的老同志从科技入手,组建了一支由8位高级农艺师组成的集小麦、棉花、蔬菜、果树、企业管理为一体的农科服务小分队,以农民夜校为阵地,每年讲课近200次。通过讲授,广大农民接受了科学技术,小麦模式化栽培在全县推广了10万多亩,增产500万公斤。大家发了财,不忘科技人,他们给关工委科技小分队送匾,称他们是“农艺圣手”“农民财神”。
(董占锁 蔡贵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