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遗作 神秘油画暗藏玄机 画中有画有待揭秘
2006年3月6日,长春市民沈延柱得到了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是一幅名叫《哈尔滨太阳岛》的油画,专家鉴定,它是日本西洋画大师野村守夫创作于1939年的真迹。然而,更吸引人的是这幅油画中暗藏的诸多玄机,比如,研究者推断,这幅画没有月余时间难以完成,但这幅呕心沥血之作,野村守夫既没向别人提起,也没将它带回国内,这是为什么?比如,这幅画能够逃过二战烽烟,挺过“文革”浩劫,简直是个奇迹,这段时间内是谁在保护它?
日前,本报记者看到了这幅被有关专家称为“东方的《格尔尼卡》”的画作的真颜。
插叙
野村守夫
野村守夫其人,传世资料甚少。记者多方调查,日本网站资料证实,野村守夫生于1904年,逝于1979年,师从日本西洋画宗师藤岛武二,系日本美术界现代派绘画权威组织“二科会”成员。他擅长冰雪题材,1938年至1939年间,曾来中国东北采风取材。1973年,作品《丘陵之街》获日本艺术院最高奖,并被日本政府嘉奖。另据有关人士介绍,野村守夫被列入《日本108位名画巨匠》之一。
“他在日本西洋画界是一位大师级人物。”采访中,几位研究者均如是表示。
《格尔尼卡》
1937年初,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委托创作一幅装饰壁画。同年4月26日,德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很多平民百姓死伤,格尔尼卡化为平地。毕加索以这一事件作为题材,创作出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惊世绝作《格尔尼卡》。这幅长7.76米、高3.49米的巨画,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出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得宝篇
他买下油画连夜返长
“倘是真迹,则物有所值”
3月6日那天,天气晴好。在辽宁办完事的56岁的长春市民沈延柱去逛了沈阳故宫。当日10时,沈延柱走进故宫旁一家不大的古董店,店里一幅脏兮兮的老油画引起了他的注意。店主说,此画名为《哈尔滨太阳岛》,创作于1939年。画布后面是画家签名:野村守夫。
“这幅画看似在描绘风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风景画。”原因在哪?沈延柱说不清楚,只是隐感此画倘是真迹,那么则物有所值。
“这幅画不是几万元那么简单”
在古玩店从10时一直呆到16时的沈延柱终于作出决定:买画。
“这些年与艺术品打交道,积累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沈延柱说,他断定这幅老油画是真品,可他携带的钱款不够,只好让家人向银行卡里打钱,“长春这边派了一辆面包车,连夜把画拉了回来。”
沈延柱不肯透露收购价格。一位知情人士称:“这幅画不是几万元钱那么简单。”
他突然发现了什么?
两位研究者一起探讨无结果
买画后的最初几天,沈延柱常对画凝思。
小楼、孤岛、冰面、流水、人家……经过专家稍加修复和清洗的《哈尔滨太阳岛》,内容丰富,确是一幅描绘初春的风景画。但野村守夫在创作时,运用的是现代主义绘画手法,画面抽象并且神秘。作者真意是否描物绘景?看不懂的沈延柱为鉴定此画,找到了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松林,这也是他找到的第一个人。
“第一次看画时,我看出画中下方一片冰面中融化的河水似是一位仰卧的少女,少女胸前像有只和平鸽。”王松林说,当时他想,这幅画的主题会不会是和平?但他拿不准,于是找来吉林艺术学院研究西洋画的教授郑光旭。为此画,两人曾一起探讨过,但未有结论。
王松林说,就在与郑光旭同去看画的第二天清晨,他起床后拿出《哈尔滨太阳岛》照片分析时,有了突然发现!
明白了!王松林兴奋地拨通郑光旭的电话,后者对他的发现惊讶不已。王松林说:“郑老师去俄罗斯进修时带着照片,当地一些专家看过后,认同我们的看法,并指出这幅画艺术价值很高。”
一条鲨鱼横贯画面中央
近日,记者随沈延柱、王松林来到藏画地点。
挪开依墙而立的临摹品,《哈尔滨太阳岛》的真品出现了。记者看到,此画正面下角有英文字:
“m.honwpp,1939”,背面有中文:“野村守夫第廿六回二科会出品作昭和拾四年东京市丰岛区西巢鸭四丁目八八”。画幅为1.7米×1.4米。王松林介绍,“m.honwpp”即野村守夫的英文名。
“这幅油画的本意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王松林认为,表面看作者描绘的是1939年哈尔滨太阳岛初春景色,实际上野村守夫是借用东方象征主义和西方印象主义的笔法,说出在当时环境下无法说出的话。
记者左看右看,看不出王松林所说的寓意:画面上方蓝色天空飘浮白云,天空下岛上错落着几座欧式楼阁,画面中下方是正在融化的松花江冰面。
“看!”沈延柱指着画面中间解释,“这是一条张开大口的鲨鱼。”顺着他的指尖看去,果然,记者发现正在融化的冰面中浮现出一条鲨鱼轮廓,鱼头在右,鱼尾在左,整个身躯横贯画面中央!
鉴宝篇
“它是东方的《格尔尼卡》”
山羊、少女和步枪
随着沈延柱手指的晃动,更多象征符号出现在记者眼前。
沈延柱描述,张开的鲨鱼口中,有位坐立的中国妇女怀抱婴儿,身边是熊熊战火。鱼腹中,一辆马车行走在乡道间,车旁用单线描出几位身着和服的人,沿着马车行走方向看,道路渐窄直至死角,“这是在说抢夺他人的日本侵略者必将走投无路。”
鲨鱼鱼尾与画面下方的白雪构成一只抽象的山羊造型,山羊腹部融化的春水是一位日本少女枕臂仰望天空,下方摆着一把折断的太阳伞,“这寓意少女无法与战死他乡的恋人重逢。”
如此鲜明的特征还有山羊头顶墨碧色的江水,勾出一个三八式步枪造型,并与鱼腹江水形成的刺刀造型互衬,“应是表示战争的爆发。”
“作者似在寓意中国像一只羊正被日本帝国这条鲨鱼吞噬着。”王松林补充说,画面右下角是江中岛屿,但细看这座岛屿又像是一具骷髅,“这是象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必将走向死亡!”而在画面左侧,看似绿柳,离远一看,隐约是两个半身雕像,一是欧洲军人,一是亚洲军人,“我想这是暗讽日本东条英机和德国希特勒勾结发动战争涂炭生灵。”
虽有指引,但毫无美术基础的记者要看上片刻,才能看出一点意思,倒是学过美术的摄影记者领悟更快。让人惊讶的是,随着赏画时间的延长,沈王二人所说的各种形象,在画中愈加清晰。
这幅油画的“三大绝”
构思上的“绝”
如果分析正确,那么野村守夫的才气实在令人折服。
王松林认为,《哈尔滨太阳岛》体现3点超常之处。从构思上看,画者将一个个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巧妙地通过冰水融化的方式来表现,并融合成一幅风景画,这种想象力和布局能力使人惊叹。
艺术造诣上的“绝”
从艺术造诣方面看,王松林表示,“《哈尔滨太阳岛》作者表现出的水准在当今亚洲中,也是寥寥无几。”对此,吉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教授姜加宁认为:“这幅画体现出了日本绘画独具的美感。”
政治远见上的“绝”
“野村守夫在1939年即在画中道出侵略者的下场,这说明了他的政治远见。”王松林指出,这幅画对于时局的洞察力,也足以让后人叫绝。
此画6月将公开展览
王松林分析,野村守夫创作前一定看过毕加索的反战杰作《格尔尼卡》。
“很明显,作者在这幅画中受毕加索画风影响,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内心感受。”采访中,王松林一再提到毕加索为反对战争而创作的《格尔尼卡》,“《哈尔滨太阳岛》是东方的《格尔尼卡》,艺术价值甚至会更高。”
沈延柱正在谋划建设长白山文化博物馆,“我收藏了一些文物,都会在展馆中展出,而这幅《哈尔滨太阳岛》将是镇馆之宝。”他介绍,该馆将在6月10日开馆,届时这幅画将免费向公众展出。
神画还是瞎话
上述一些说法,均系研究者对该画的推断。《哈尔滨太阳岛》到底是一幅真正的神作,还是研究者们凭空猜测的瞎话?
和平,是此画的真正主题吗?
记者遍查资料,日方没有关于油画《哈尔滨太阳岛》的记载,也没任何资料表明野村守夫曾有反战思想。
野村守夫已逝,他创作这幅画的想法是和平吗?王松林认为,答案是肯定的,“1939年时值日本军国主义当权,野村守夫无法在画面上直白表现反战情绪,只好把情感蕴藏在画面中。”他表示,当时野村守夫若流露反对“圣战”之意,恐会立刻招来杀身之祸,“我们提出的形象符号,看到画的人基本同意。这说明并非臆想,而是的确看到了画家本意。”
鲨鱼、步枪、山羊、刺刀、军人、少女、鸽子……是不是代表和平?这个问题仍见仁见智。
67年间谁在保存它?
野村守夫把这幅画弄丢了?送人了?
“我们看了野村守夫其他的作品,《哈尔滨太阳岛》可说是他的代表作。”研究者说,野村守夫既不向别人提起这幅作品,也没将它带回国内,这是为什么?或许只有“和平论”能解释这一切。
资料表明,野村守夫于1939年回国,他是否在创作此画后就离开中国呢?这幅画能够逃过二战烽烟,挺过“文革”十年浩劫,简直是一个奇迹,这期间又是谁在保存呢?对此,沈延柱曾问过古玩店店主,店主称“从别人那里收上来的”。线索到此戛然而止,一切成谜!
画中的鸽子代表和平吗?
图中有个象征少女的图案,胸前部位有一只鸽子。
记者看到,“鸽子”与“少女”色彩相近,不细看很难辨清。这只收翅站立昂首的“鸽子”,虽只用几笔勾勒而成,却颇有神韵。研究者们分析,这是“和平鸽”,最能代表油画主题。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举世公认,把鸽子当作世界和平的象征,始于毕加索。1940年,德国攻占巴黎时,毕加索画出一只飞翔的鸽子,这是“和平鸽”雏形;1950年11月,毕加索又画出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由此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问题显而易见,《哈尔滨太阳岛》创作于1939年,当时还没“和平鸽”一说。那么,野村守夫画这只鸽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资料记载,毕加索“和平鸽”出现前,鸽子分别有爱情、希望、和平、英勇等意。
“太阳岛”上的“鸽子”所指究竟何意?本报记者 刘昕 本版图片 记者 王强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