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视点提示
“杀人游戏”,一种以缓解压力著称的推理游戏,自2003年引入中国,大受欢迎。2006年1月,杀人游戏大举登陆沈阳,其专业游戏场所——“杀人吧”,也迅速由一家扩展为八家,并还有增加的迹象。“今天你杀了没有?”正成为一些“杀人”爱好者的问候语,甚至有的知名楼盘的物业,会专门组织业主共同“杀人”,美其名曰“促进了解,增加感情”。
但是,这种看似纯智力性的游戏,其实正在孳养人性的劣根性,扼杀的不但是处世道德,还有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诚信法则。它所倡导的游戏规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悖,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设。一切绝症皆源自一颗恶变细胞,对“杀人游戏”,不能任其横流。为此,记者深入调查了沈阳“杀人游戏”现况,直击神秘内幕。
阴森恐怖的“杀人游戏”
5月10日傍晚5时,记者与一名同事来到金厦广场附近的一家杀人游戏的专业场所,俗称“杀人吧”。这个二层小楼里共有七个房间,行话称为七间“堡”。房间名字玄虚———“暗藏·杀机”“千变·夜潭”“异度·空间”、“无间·道”……在充满伪装和猜忌的气氛中,每个房间里都有16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进行一场短兵相接的谎言之战。
我们被叫到一个名为“无间·道”的菱形“堡”。
落座后,首先由充当“法官”的服务生开身份牌,让在座的16人抽取,16个人刹时都有了隐匿身份。记者抽到的是“警察”牌,迅速将牌合上,不动神色地放在桌子上。“天黑了,大家请闭眼。天黑了,杀手请睁眼。”身为“警察”的记者闭着眼。只听“喀嚓”一声,凶狠的刀子杀人声传来,一个人已经“丧命”刀下了。“天黑了,警察请睁眼。”记者睁开眼睛,另有三名“警察”也睁开眼睛,互相诡异微笑,其余在场者仍然闭着眼睛。我们用手势交流,怀疑5号是“匪徒”,向“法官”示意。“法官”伸出5个指头,然后做出拇指向上的手势,意思是:“5号是匪徒。”这时电脑提示:“警察请闭眼。”我们立刻装做若无其事,归位闭眼。
第一轮过后,天亮了。每个人说话的语气、表情、眼神都必须注意,任何异常表现都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人人自危,直到“警察”帮(包括“平民”)或“匪徒”帮全部成员覆灭,游戏告终。“杀人游戏”的标准有三:“出局机制”,即一定数量的人群根据约定规则逐渐淘汰玩家,直到幸存者胜出;“对立集团”,即两个分为不同能力的对立集团,分别用各自的能力尽量淘汰对手,以获得自身生存;“隐秘行动”,即游戏分为白天和黑夜两个部分,一部分玩家在黑夜中使用特殊能力淘汰对手,所有玩家在白天通过发言和投票淘汰对手。黑夜中的玩家行动不公开,白天的玩家行动则是公开的。
关于该游戏的产生有三种不确定说法。一说来源于 M BA的训练课程,是课堂上训练团队精神的一种心理游戏;另一说起源于硅谷,是IT人发明的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做法;最后一说源自一群登山爱好者,在营地等待好天气时发明了游戏。实际上,一些西方经典影片也依稀有杀人游戏的影子,例如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雷尼哈林的《八面埋伏》。
游戏面具下的人性危机
这种打着“心理游戏”“缓解压力”幌子的游戏,实际的游戏规则到底在标榜着什么?记者经过调查分析发觉,正在沈阳如火如荼的杀人游戏,已然蜕变成一种病态的人际关系游戏。想在游戏中称王,必须屏弃传统美德,把人性中的糟粕发扬光大。
欺骗:杀手必须精通“瞒天过海”之计,摸到杀手牌时一开始都不主张杀人,并且在发言时说自己的好话,以赢得大家的好感,欺骗、麻痹大家。而游戏中途会突然冒出来杀人,并且要杀最信任自己的人,以便不引起别人的怀疑,有效隐藏自己的身份。
谎言:游戏的黑话“匪悍跳”,意思是指杀手一脸正义、诚恳的模样,在所有玩家面前慷慨陈词,谎称自己是警察,撒谎捏造出证据,将公众矛头引向真正的警察,指认警察为杀手。如果有糊涂的平民轻信杀手的谎言,失去警惕,杀手就会在暗地里将平民杀掉。而死者还认为杀手是好人。
伪装:不论杀手或者警察,摸到身份牌时,会放松而自然地面对他人,必要时甚至假装湖涂,打瞌睡,以转移别人的注意,以免引来杀身之祸。
陷害:平民故意帮助警察,诱使杀手暴露出来,并设法使杀手同盟不敢轻易支援,使之陷入困境,眼睁睁地一步步走向墓地。这一手段就像扶对方上了屋顶后,抽走了梯子。
诬陷:当场面不明朗时,任何人都会为了私利,故意把不辨身份的人都诬陷成杀手,以起到无中生有、颠倒是非的目的,再以“莫须有”的罪名挑唆平民将其公决票杀(即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杀之)。
在游戏中,两名记者,一名屡次被匪徒倒打一耙,诬陷为匪,另一名总遭毒手,被警察平民错判出局。泡在杀人俱乐部的几个钟头里,记者发现,欺骗与诬陷是普遍行为。多数匪徒被警察遗言指认并公决后,会故意栽赃平民,并嫁祸警察为匪徒。一些匪徒为了博取信任和同情,会时常伪装平民,表演出冤枉无辜的眼神和愤慨神情。
匪徒栽赃平民,平民嫁祸警察,警察错杀平民,平民谎称警察……以
成功伪装罪恶杀手身份为荣,以无声无息致对手于死地为荣,以高明的谎言为荣,以背信弃义、落井下石为荣。诚实无欺者根本无法生存,单纯的新手很快会上了欺诈之轨道。这个游戏将古老传统美德一拳打翻在地,树立起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以欺骗为荣,以诚实为耻。不虚伪,不苟且,不以全身偷安,在这里是被鄙弃的。若是谁持行诚信不怠,守善良本性而独立,行仁仗义,就会被其他人猜疑,导致毙命。
西方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腐化了的天性———人根本就不是根据构成他那生命的理智而行动的。”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混乱,什么样的一种矛盾,什么样的一个惊人的游戏!它不啻是一副催化剂,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人性最黑暗丑陋的一面。所谓的杀人游戏,既是不确定与谬误论的制造者,又是畸形光荣和人性糟粕的集合。
然而,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游戏间隙,记者在房间外的走廊里与网名
为“冷色森林”者谈天,他是一名私企老板,是这里公认的游戏高手。“这个游戏能锻炼看人的眼力,更重要的是识破骗局对做生意有益处,是一门深奥的生意经。”
但是,这些人性的阴暗面,难道真是生存的要素吗?哲学大师冯友兰曾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等,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个游戏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一切皆顺从人的动物本能,只是最初级原始的人生境界,是最粗浅的境界,而真正的生存,都是与理性知识、人间正气、公义人心分不开的。
一块溃疡会扩散成绝症
杀人游戏动脑动心,游戏过程由于人心的千变万化而呈现光怪陆离的色彩,有些玩过此游戏的人,觉得其有可取之处。从它登陆沈阳至今,一些热中者已经将招呼改为“今天你杀了没有”,一些高校的宿舍中,“杀人”已经成为最时髦的游戏。
有人要问,这有什么不好吗?其实,我们只须回首一系列貌似无害的新生事物竟然逐步演化成社会之癌的前车之鉴,便可明白这种游戏的存在和蔓延必须禁绝。
最简单的例子———暴力影视剧。它起初也是一种大获全胜、好评如潮的艺术形式。最典型的例子是一部改自漫画的系列电影“古惑仔”,它以青少年黑社会活动为表现对象,影片主角都是一群混迹社会的地痞,影片内容就是社团火拼。或许有人能从中看出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孤独感及幻灭感,但事实证明,它带给青少年的更多的是一种荼毒,一种不良人生观的误导和不健康文化的渗透,最终腐蚀了社会风气。更可怕的是,在以往的采访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众多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影视剧的影响难逃其咎。2006年5月15日,我市两伙中学生各自统一服装,手握钢棍、菜刀,进行对峙、群殴,就是暴力影视节目的影响成为现实的毒瘤的体现。为了尽量降低这种恶劣影响,从2004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等三大“禁令”,欲大力整顿和净化国内电视节目。
其次,网络游戏到网瘾的堕落。网络游戏原本也只是一种供人消磨时间的休闲方式,但由于没有得到重视,正确引导,终于发展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毒害了众多青少年还未长成的心灵。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新闻见诸报端:一少年网吧外刺死同龄人,又漫不经心地回网吧上网;几少年仿照网络游戏情节强奸、贩卖人口,被捕后竟然觉得只要全盘招供就可以回家了。网络游戏以杀人为乐,以多杀为荣,就导致孩子们轻视生命,漠视法规,导致一批批心狠手辣、不通人情的小恶魔横行于社会。
到了此刻,游戏已经不是游戏,而是成为一个年龄段青少年的生存准则,成为一种变态的、集体无意识的犯罪指南。这种堕落,带给家庭无限眼泪,带给社会未知的未来。
难道非要等溃疡恶化为癌症,我们才悚然而惊,紧急补救?难道非要等一个现象成为流弊,我们才明令禁止、手忙脚乱?不,我们没有选择。
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营造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更是个人、团体赢得生存机会的唯一可能。一切与诚信相背离的规则都不应被容忍。这是社会发展人文理念的根基,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团队的延续,更涉及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社会秩序的良性运作。“你可以在所有时候骗某些人,也可以在某些时候骗所有人,但是你不能在所有时候骗所有人。”这是一句鲜为人知的谚语,却是千真万确的公理。本报大声疾呼:请有关部门高瞻远瞩,加强对“杀人俱乐部”的监管,杜绝更多的“杀人吧”在沈落脚生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