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美国战机和军用卫星最重要的生产商之一,代表了美国军用航空航天领域最高科技水平。图为接受该公司空间技术支持的美国空军行动中心。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知识为人类所共有”。 但他一定没有想到,200年后的今天,知识不但成为明码标价的产权,而且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保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一种武器。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迅速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由天然担忧、意识形态偏见及“中国威胁论”交织而成的,在知识技术上压制中国的做法,已经成为一堵阻碍中国国力再上台阶的厚墙。不止一家西方媒体提出,西方只有在创新方面继续领先才能有效应对中国的崛起。中国专家同样认为,突破西方技术压制的唯一方法就是自主创新,能否创新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禁运清单一个接一个
5月12日,美国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越南签了一项合同,计划为越南建造一颗卫星。这件事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如果知道美国自2000年以来,就再也没有向中国出售过卫星,甚至连上世纪90年代已经签约卖给中国的两颗卫星至今还卡在美国国务院的审批程序上,就可以了解两国所受的待遇是多么不同。而美国不卖给中国卫星的理由就是,怕中国“窃取”它的卫星技术。结果,一度红红火火的中国商业卫星发射事业,在美国政府禁止向中国出口卫星后陷于困境。直到2005年,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一颗外国卫星也没有发射,欧洲和日本则借机抢占中国退出后留下的市场。
欧盟对华技术限制已长达半个多世纪,先有“巴黎统筹委员会”,后有“瓦森纳安排”。其中在“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华禁运的特别清单上,曾经有500多种物资被纳入战略禁运的范围。
西方对中国出口限制几乎到了可笑的地步。2003年,美国一些议员给国务卿鲍威尔写信,指控向中国出口的波音飞机上装有QRS11芯片,这种芯片可用于“导弹控制系统”,使得中美价值17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订单差点落空。2003年6月,法国政府就是否向中国出售分辨率为1米以下侦察卫星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最终以中国购买这种卫星“将对盟国构成威胁”为由,否定了这项出口。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法国向台湾出售了分辨率为2.5米的侦察卫星“华卫2号”。而当空中客车计划在中国建立一所创新与发展中心时,欧洲航空业一些人士也非常担心,说“中国也许会通过这条途径剽窃飞机制造的部分技术”,从而对空中客车构成竞争。日本警方最近则以未经批准向中国出口了可以用于军事方面的无人驾驶直升机为由,查抄了雅马哈公司,并勒令有关部门停业整顿。
近年来,西方对华出口限制的目的正在发生变化。早先他们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军力发展,限制主要针对的是军事技术和产品,富有冷战色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对华出口限制出现了军事与高科技并重的变化,西方国家更多地从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对华出口,通过种种管制手段来确保国家实力的领先。这同时也符合西方企业的要求,因为只有保持技术领先,它们才能从中国赚取更多的利润。在许多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受阻的案件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战略意图在作怪。西方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企业通过并购企业,进而获取它们的技术。
总是怀疑中国“剽窃”
中国人正在被迫面对一个不公平的现实: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特别是对华输出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吝啬”,另一方面,中国自主研发取得的一些进步,却往往被认为是“剽窃”所得。中国自行研制的“CM1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德国金融时报》描述说,中德磁悬浮列车的相似之处“令人惊讶”。对此,参与研制“CM1海豚”的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总工程师郑其辉反驳道,这“与德国技术毫无关联”,也没有使用德国的装配图纸,“一切都是中国的”。
类似的例子中国人还经历过很多,美国前商务部长埃文斯就曾经指责中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的QQ车型是通用汽车在韩国的子公司通用大宇开发的雪佛兰·火花车型的翻版;加拿大媒体不久前热炒中国联通公司的“红草莓”技术剽窃了加拿大RIM公司的“黑莓”技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丹尼尔·乔甚至对媒体说,中国从电脑软件、电脑零部件、家用电器产品一直到小型核弹头都是仿造美国的!这类言论不值一驳,通用与奇瑞早已走出官司,握手言和;联通公司也断然否认了加拿大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寿康表示,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起步较早,积累了多年的发展经验和历史,在许多领域都已“跑马圈地”。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中国要想在研发方面取得突破、获得专利,确实面临较大的困难,只要中国在某个高科技项目上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就会遭到抄袭的指责,实际情况却是中国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一些我国原创的技术,其他国家往往也持有偏见,认为中国不具备这样的研发能力,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