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杨媛、曾璇,实习生刘秋萍报道:昨晚,一个半小时的“代表热线”,六七十名外来人员尽诉他们在入户、子女读书等问题上的困惑与见解。接听热线的3位广东省人大代表指出:开通热线收集到的群众意见非常有参考价值,“一定要抓紧立法步伐!”
蓝印户口常遇尴尬与无奈
“国外还有投资移民呢,广州的入户政策应参考。”外来人员汤女士1987年来到广州,一口“白话”说得很溜,收入稳定且已经二次置业,可她如今仍是外来人身份。汤女士说,广州应该借鉴国外投资移民的政策,投资多少钱、多少年,可入户,既解决外来人员入户大问题,也促进广州经济发展。现行的3年内纳个人所得税10万元的入户政策,汤女士觉得“门槛”偏高。她建议广州适当提高入住和缴纳社保年限,纳税数额则可降低。
不少持有蓝印户口本的读者向人大代表列数他们既非“外来人”又非“广州人”的尴尬与无奈。周先生说,1989年他就到广州生活,持有蓝印户口,但蓝印户口还不如暂住证!因为凭蓝印户口本不能办港澳通行证,社区居委会选举没份参加,孩子上学学校也不认蓝印户口……周先生说,蓝印户口就连报旅行团出游都不行,要先办暂住证! 上图:昨晚,3位省人大代表到本报接听外来人员热线 本报记者 吴万生 摄
子女入户读书都是大难题
在昨晚的热线中,反映子女读书问题的占了近半。
到广州10多年的阳江人许小姐和湖南老公一直不敢生小孩,因为小孩入户读书都是大难题。汕头籍的陈女士说,她在广州生活了15年,10年前就买了房子。她的小孩小学毕业后被推荐到省一级学校读初中,因为没有广州户口读不了。外来工李先生则不解地说:儿子在广州出生、读书,已经是“第二代广州人”,他的入户、读书应和本地孩子同等待遇……
外来人员子女因为户口问题读书难———没学位;读书贵———没法享受免费教育。但是,教育资源紧缺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用钱来决定是否欠公平?从湖南来广州的何小姐建议,除考试外,还可把外来人员在广州的入住年限、纳税情况、是否守法、学历等作为条件进行打分,当作其子女竞争公办学校学位的依据。
省人大代表梁光泽说,在学位紧缺的情况下,只能定一个条件,排队入学,用纳税来衡量对社会的贡献相对合理。他认为应该在全国的框架下解决外来人员子女读书难问题,调配好人口输出地、输入地之间的教育资源,让外来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日京/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