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志国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老呔帮在东北的百年辉煌。不无巧合的是,老呔帮在东北崛起之初,正是晋商走向没落之时。而1894年京沈铁路的开通,也给昌黎、滦县、乐亭三地的商人带来交通上的便利,在上个世纪的前半叶,以长春的益发合和哈尔滨的同记为标志,老呔帮发展到了顶峰。 引领东北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潮流和输送大批商业人才,堪称老呔帮为东北留下的一缕余香,成为东北近代工商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亮点。
呔帮接替晋商辉煌
明、清两代,山西商人(史称晋商)位列全国三大商帮之首,他们设庄贸易,几乎遍及全国。在东北,更是“先有曹家号(山西商号),后有朝阳县”。但到19世纪末期,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压榨,加之现代交通的发展,海上贸易的扩大,原经山西的陆路贸易逐渐被冷落,山西人在东北的生意走向了衰落。“晋商在东北开始衰落的时候,乐亭人开始大举‘闯关东’了。”乐亭县文化研究会会长徐兴信认为,老呔帮在东北的商业成功,得力于日俄战争和“一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他顾,是为天时;而随着1894年京沈铁路的开通,冀东与东北之间的交通便利,是为地利;而老呔们的团结互助,则成就了人和。所以在这一时期老呔帮得以在东北站稳脚跟,并有了快速的扩张。
东北向呔帮学经商
1919年,武百祥的大罗新百货店开业,在哈尔滨的商界引发一场“地震”。最初同行都讥笑他的字号里既没有“发”也没有“财”,“大罗新”三个字无吉无利,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但新开业的大罗新却人流不断,汽车、马车、人力车在门前排出很远。4层楼高的大罗新在当时的哈尔滨甚至东北都是绝无仅有的。而它从国外借鉴来的明码标价、货好价廉、优质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策略也令人耳目一新,同行开始竞相效仿大罗新,由此整个哈尔滨的商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长春,由京东刘家开办的益发合是解放前吉林省规模最大的民族工商企业。1919年,益发合创办了长春第一家利用动力制油的制油厂,这标志着长春的近代工业开始初具规模。这之后益发合创办的制粉厂,是解放前东北地区最大的面粉制造企业之一,益发合的“龙马”牌面粉在当时的东北家喻户晓,甚至还远销海外。此外,1919年,益发合旗下的益发钱庄与交通银行合资设立益通银行,是当时东北第一个接近现代银行组织的银行,也是东北地区金融业起步的标志性事件。吉林省政协一位文史专家曾这样评价益发合给长春带来的影响,“益发合是东北的老牌民族资本工商企业,它的成功弥补了东北传统市场经济领域的空白。”
为东北工商“造血”
《京东第一家》的作者、乐亭县文史专家李荣亭追述,在老呔帮闯关东之前,东北本地人几乎没有经商的传统,正是老呔们和山东人的大量涌入,才使得东北近代工商业得以建立并发展起来,而由老呔们创建的许多商业理念甚至延续至今。据李荣亭介绍,当年老呔们习商、经商都有一套严格程序,由于许多老呔闯关东经商成功,带动了在冀东一带习商之风日盛。那时候,乐亭和周围各县都形成一种风俗:家境不论穷富,都要千方百计供自己孩子念书,到小学毕业,多半不再念中学,而是托人靠关系到关东习商当学徒。三年期满后,就可以挣钱,甚至当掌柜的。弄得好的,自己还可以开一号买卖,也就是当上了资本家。最初,老呔们在东北的商号一般以雇佣家乡人为主,用人有很强的地域性,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就打破了非昌滦乐人不用的旧律,并从过去的私人介绍到报考录用。在录取人员中,不仅有东北当地人,还有山东人。吉林省工商联的于海鸥告诉记者,在建国初期,吉林省工商联前两届的主委刘次玄,就是益发合的总经理和京东刘家的后人,第三四届的主委苗竹贤也是乐亭人。由此可见老呔帮对当地工商界的影响之大。长期研究老呔帮的李荣亭对此也颇有感触,当年有不少老呔在东北经商多年,最后终老于斯,他们的商业素养和从商的品格在当地影响很大,留下不少传奇轶事。比如当年由武百祥首创的“言无二价”和商业道德至今影响不衰,他的商业理论还被翻译成德文,而且,在东南亚和香港等地也反响强烈。
互动
各界热议百年冀商
本报记者王真 赵志国 王荣娟
记忆碎片
我家“顺成号”开到奉天
我今年70多岁了。看了你们关于冀商的报道,我想起我的曾祖父张顺成也将粮米铺开到了当时的奉天(现在的沈阳),好像是叫“顺成号”。生意到我伯伯张根祥手上时达到鼎盛,听老辈人说,仅四合院的老房子有100多间,雇了很多人。我的叔叔也在沈阳搞印刷,叫“明业号”,但是在我10多岁时去沈阳时,生意已经凋零了。———石家庄读者张冰水
父亲曾供职东北商号
我今年已经86岁了,是家里11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对于当时父亲经商的事情记忆不多。要不是看到报上登出来的冀商的事情,自己很可能就将祖辈经商的事情淡忘了。现在我只知道当时家里生活穷苦,父亲就从昌黎到东北去闯,是在银号里工作,当时和我父亲一样去东北的河北人非常多……———宣化读者宋淑兰
网友辣贴
没想到河北人曾有如此辉煌的经商业绩。对比现在,真是令我辈汗颜。燕赵都市报真是做了一件好事,可以让我们回顾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网友
史料
东北的河北老号
京东刘家,在东北形成了“泰发合”、“东发合”、“益发合”三大商号体系,人称“合”字号买卖,资金实力均居东北之首。赵汉臣:在吉林四平街开设义和顺、义和厚商店、义和当铺、四平饭店和中央大戏院等,闻名东北。武百祥:在哈尔滨开办同记商场、大罗新、大同百货商店,驰名东北,名扬海外。杨焕亭:以开办日升栈(客、货栈)闻名关内外。东北人称“凡有转乘的火车站,就有日升栈……”。朱润亭:经营了东北的中国人经营的最大的百货店“玉茗魁”。张希孔:创设“万”字号买卖,东北知名富商。
追忆
老呔生意经
百年经商,从“一头高粱花”的农民到精明的商人,老呔们的成功绝非偶然,其中有很多“生意经”直到如今仍不失光彩,而这些商人们从商业实践中得出的“制胜秘诀”也颇带传奇色彩。
武百祥几经挫折创“同记”
武百祥是乐亭县何新庄人,家境贫困。13岁随父徒步到长春学商,几年后当了“管账先生”。几年后,他用自己的积蓄加上借来的钱,凑了六七十块大洋为资本,往返哈尔滨和长春之间做起“行商”。但经过一冬的艰辛经营,几乎折本殆尽。第二年春天,他摆地摊卖掉仅存的几双袜子和一些丝线,赚了4元现洋,之后他就做起卖花生、瓜子的小本生意。武百祥讲究生意道德,童叟无欺,小小生意一月之内获利90多元,并从此起步。后来他与朋友合伙开杂货铺,年终获利1300元。1903年,他与同乡创办“同记”,后创办大罗新,还开办了自己的工厂,超过了当时的外商洋行,成为哈尔滨规模最大的民族工商企业。○商业品格:坚韧不拔,讲究诚信○点评:武百祥的经历是老呔帮的一个缩影,他留下了许多商业著述,作为呔帮后期的领军人物,他对东北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益发合“别把儿”裕昌源
益发合是京东刘家后期最主要的企业,它与另一家商号裕昌源都经营粮油加工。一次裕昌源大量抛售豆油期货,而益发合则大量购买裕昌源的期货。期货到期以后,果然豆油涨价。如果按期合卯结算,益发合就赚了大钱。但裕昌源依仗自己的豆油生产能力大,估计对方不敢要现货,因为没地方存放,就提出要给益发合现货。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讲道理的方法,但益发合一笑纳之。裕昌源就把自己的库存豆油和每天数万斤的产量都给益发合送了去。起初几天益发合还有地方存放,但过了几天,就真的没地方放了。就在裕昌源的掌柜们相视而笑的时候,送油的人回来惊慌地说,益发合把豆油倒在了门前的“马路沟”。第二天,益发合还是将送来的上好的豆油倒在“马路沟”,这使裕昌源目瞪口呆。原来是益发合已估计到裕昌源会来这一手,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们在门前的路沟里修筑了水泥渠道,这样把油倒入“路沟”,豆油就哗哗地流入油库。裕昌源一看这架势,自知实力弗如,就托人通款,结果以当天最高价合卯,益发合赚了大钱。○商业品格:出奇制胜,及时应变○点评:商道亦诡道,在老呔帮的商业传奇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段落,从中亦可看出他们的精明和行事果决的作风。
孙秀三“袖里吞金”
孙秀三是老呔帮后期的领军人物,他13岁到东北学做买卖。一次偶然机会,被益发合经理韩杏林带进了长春益发合大车店,几年后就成为益发合最年轻的掌柜,1905年被提拔为钱庄经理。由于孙经营有方,至民国初年,益发合钱庄成为益发合最重要的部门。后来孙接替韩杏林出任益发合总经理、董事长,掌管益发合长达28年。孙秀三对账目十分精通,他管账不用算盘,不用笔算,无论多大的数目,都能准确算出,商人把这种计算方法叫“袖里吞金”。孙在益发合主事期间,每天晚上账桌上算账,他总是在门外静静地用“袖里吞金”计算。一次,念账的和几个打算盘的老碰不上数,孙秀三在门外就说,你们几个算盘打得都不对。几个年轻人不服气,就问孙是多少,孙一一报数,结果与账一对,果然不错,几个年轻人直吐舌头。○商业品格: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点评:作为当时东北“北武南孙”的两大商业领袖,孙秀三的成功一直是许多年轻学徒们的偶像,他担任益发合的领东掌柜直到去世,引领企业在乱世中发展壮大,颇似诸葛亮“鞠躬尽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