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让许多人瞠目结舌,但大多数普通人对地雷的认识,可能还都停留在电影《地雷战》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铁疙瘩上。在抗战年代,各种各样的地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地被用于战争和武器研制,地雷这种看似老土的武器是否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在未来战场上,地雷这种传统武器会不会很快淡出历史?在数次实战中,地雷为什么成为交战双方重要的选择?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地雷与爆破教研室的教授齐世福。
记者:齐教授,提到“地雷”这种武器,中国的老百姓都会觉得很熟悉。在抗战电影《地雷战》中,各式各样的地雷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成为当时对付敌人的重要武器。据您了解,在历史上,地雷这种武器真正被用于现代战争是在什么时候?
齐教授:地雷是一种爆炸性武器,通常布设在地面或其他表面之下、之上或附近,并设计成在人员或车辆出现、接近或接触时爆炸。
地雷的出现以火药的发明为基础,它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南宋时期,当时的“震天雷”由铸铁壳体、火药、引火线等组成,它是早期地雷的雏形。
现代意义上的地雷,应当说是随着各种猛炸药和点火法的相继发明而出现的,并朝着制式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强国都十分重视对地雷的研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雷在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和提高。
记者:我们刚才提到了《地雷战》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的地雷主要是用于对付人的,属于比较早期的防步兵地雷。现代意义上的地雷已经远不是人们意识中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铁疙瘩”。到今天为止,地雷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地雷的功能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齐教授:迄今为止,地雷已经从电影《地雷战》中描述的地雷,即当时我抗日军民在极端艰难困苦情况下,受条件限制,土法自制的较原始的应用型地雷,发展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地雷。
第一代地雷主要是用于对付人员或坦克车辆的机械作用的地雷,以机械(触)发(压发、拉发、松发、绊发、断发)和人工操纵发火,体积大、药量多,作战中以人工或机械布设。
第二代地雷虽然亦为用于对付人员或坦克车辆,但布撒方式、发火形式、作用效果等有了很大改进,且具有多次耐爆、抗干扰、可撒布、反车底、反侧甲等性能,可通过火炮、火箭、飞机等兵器实施远距离撒布。
第三代地雷则是在改进装药成分、增大杀伤威力、减小重量体积的同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合成的非触发引信的智能地雷,它不仅能对付人员、坦克、车辆,而且能对付直升机、登陆舰艇、气垫船、空降目标等,甚至能够对付巡航导弹,并朝着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集高技术于一体,集火力、障碍于一身的新型地雷,使地雷由“守株待兔”式的纯防御性武器,发展成为“有的放矢”的进攻性武器,导致地雷战术的重大变革,突破了地雷仅仅是地面防御武器的传统概念和地雷与弹之间的传统界限,把地雷的作用空间从十余平方米扩展到数万平方米,使地雷成为能够主动攻击点、面目标,并具有立体作战能力的新型武器。
记者: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地雷能够攻击直升机完全是天方夜谭。但是,近几年确实出现了可以自己“跳”起来攻击直升机的地雷。您能否简要地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反直升机地雷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原理?据您了解,这种地雷在实际战争中的效果如何?
齐教授:反直升机地雷是一种新型地雷,是“智能地雷”家族中的一员,它能够自己“跳”起来主动攻击直升机。该雷在布设后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声探测系统处于“值班”状态。直升机飞行时,它的主旋翼和发动机会发出具有一定特征的声音,当地雷的声频识别系统探测到这种声音后,会立即进行判断,如确认是己方直升机时,地雷起爆系统就无动于衷,继续处于休眠状态。一旦确认是敌方直升机时,声音预警识别系统就立即唤醒地雷,使之进入战斗状态。此时,红外探测起爆系统也开始工作,以探测目标是否进入有效攻击区,当发现直升机已进入地雷防区时立即自行点火,并迅速腾至100米左右的高度起爆,将直升机击毁。
由于该雷问世后至今尚未经历较大的实际战争,虽然试验效果较佳,但这种地雷在实际战争环境中的效果是优是劣,还有待于检验。
记者:现在,很多军事报道中都会提到“智能地雷”这个词。请问,智能地雷主要包括哪几大类?智能地雷的“智能”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智能地雷是不是未来地雷的发展方向?这些智能地雷能否保证本方人员和平民不会被误炸?
齐教授:目前,智能地雷最为典型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自主机动式地雷,它可以自空中投送,自动实施快速攻击,能够长时间自动探测目标,当它“锁定”目标时,小火箭会自行点火,并在控制系统导引下自动腾空攻击目标。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发现目标和实施攻击,地雷还会根据需要自行爆炸销毁。
第二种是自寻的地雷。该雷装有遥感、电脑和火箭装置,在隐蔽地域设置好后,它就会机敏地监视周围,一旦目标进入警戒圈,它会自动腾空飞起,追踪目标,直至将其击中,一颗自寻的地雷可以封锁约两万平方米的范围,相当于数百甚至上千颗普通地雷。第三种就是前面提到的反直升机地雷。
智能地雷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下一代智能地雷将具有安全、可靠、迅速的通讯功能,使地雷间以及地雷与指挥员间能够彼此通信,能收集和提供情报以及执行指令,从而为指挥员提供独特的战术使用灵活性,亦可构成智能雷场。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智能地雷具有“智能”辨识目标的能力,但在战场环境下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确保本方人员和平民不会被误炸。
记者:在电影《地雷战》中,我们看到民兵是以手工的方式在布设地雷。而在现代的高技术化战争中,这种布雷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据您了解,现在布设地雷主要采取哪些方式?与以往的手工布设地雷相比,这些新的布雷方式的优势是什么?
齐教授:现代战争战场范围广阔,情况变化急剧,大量高新技术兵器投入战场,使军队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在运用地雷实施反机动的斗争中,人工布雷已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利用机械、火箭、火炮、飞机、导弹、地雷抛撒器等布雷器材实施快速机动布雷。其中,机械布雷主要用于布设防坦克地雷,用于在宽大正面上实施预先布雷,或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机动布雷;火箭布雷是一种可以实施远距离快速机动布雷的布雷方式,它是利用火箭发动机的动力,将载有可撒布地雷的战斗部发射到预定区域上空,通过解体分离将地雷抛撒到地面,可形成一定面积的地雷场。
与以往的手工布设地雷相比,这些新的布雷方式的优势主要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具有针对性、突然性和快速性的优点,实现在人员车辆无法到达地域的条件下,快速机动、大面积、远距离、全天候、出其不意地准确布雷,以及能适应复杂地形环境,既能预先布雷,又能机动覆盖、拦阻布雷,极大地提高不同作战样式下的整体作业速度,显著提高地雷在现代战争中的战斗效能。
记者:一位西方的军事家曾经说过:“就地雷的全部后果而言,不能单纯用伤亡这个词来计算,因为地雷在战争中慢慢灌输了恐怖情绪,使战斗力严重下降。”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对人心理上的摧残理解为地雷特殊的威力?
齐教授:是的,如前所述,地雷不仅可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破坏敌人的坦克、车辆等技术兵器,并给敌人精神上造成很大威胁,而且对人心理上的摧残以及战争的后效应更为突出。因为地雷通常是隐蔽的,对作战人员来说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地雷的伤害,具有其他武器不具备的特殊威力。
记者:随着各种各样的高技术被运用到现代战争之中,很多人认为地雷这种原始的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很快就会被淘汰。但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因难以克服伊军布设在科威特海域的水雷和沿海滩头的地雷,不得不放弃两栖登陆夹击伊拉克的作战计划。而在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能够阻挡美军机械化部队前进的有效手段依然是地雷阵。对于地雷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是否会被淘汰,您个人是什么态度?面对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武器,地雷是否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齐教授:由于地雷具有比一般武器的费效比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优势,以及它的特殊作用,它已迅速成为战争中颇受青睐的一种杀伤性和心理威胁双重作用的武器。尽管有《地雷议定书》和《地雷公约》的约束,我个人认为,在未来战争中,特别是反侵略战争中,世界各国都不会轻易放弃地雷的使用,不仅不会被淘汰,而且地雷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已从单一的地面战争发展到在海、陆、空、天、电磁五维空间中进行的现代综合信息战。但在未来,由于坦克、装甲车、军用工程车辆、气垫船、直升机、巡航导弹等现代化武器装备大量增加,战场形势将变化很快,使得机动与反机动的作战行动变得更为激烈。在战场上使用地雷是最有效的反机动手段之一,这就是世界各国军队密切注意地雷和布雷器材发展和应用的原因。
此外,利用雷达的“低空盲区”,以巡航导弹和武装直升机为代表的超低空突入是未来战争的撒手锏,未来战争需求防守超低空的武器装备,而具有自主探测并识别目标、自主决策、自行攻击的全新概念的智能地雷正值守这一区域,它能高效地攻击坦克、装甲车辆、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和低空飞行的导弹,在超低空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智能地雷必将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