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和母亲
小时候的陈琦和父亲
陈琦,我国第一批花样游泳运动员、1993年俄罗斯国际花样游泳公开赛亚军、2000年得到中国游泳协会唯一认可,创办“陈琦水中健身体系”,成为推广中国水上健身操项目第一人……同陈琦交谈是件愉快的事,人鱼般的柔媚雍容与热情奔放兼而有之,流水般清冽的声调,讲述着一个偶然和必然的故事。
“淘出圈儿”的丫头
虽然生在塘沽又与“水”结缘,但陈琦不是塘沽本地人。家里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爷爷是福建人、奶奶是上海人、姥姥是正黄旗满族人、姥爷是丹东人,父亲生在北京,母亲则生在沈阳。由于大爷爷在碱厂医院当院长,因而全家落户塘沽。出生刚刚两个月,陈琦就被送到天津市区姥姥家,直到四五岁才回到塘沽父母的身边。
从小陈琦就是个不受束缚的孩子,幼儿园她只去了几天就吵闹着不愿意再去,原因并非普通孩子那样“因为离开家人不适应”。幼儿床上围着2尺高的栅栏,正是栅栏让年幼的小陈琦不舒服,嘴里喊着“我不要住在笼子里”,死活都不愿再踏进幼儿园一步。父母都是双职工,拒绝上幼儿园的陈琦只能被锁在家里,但她每天悠哉游哉自得其乐。
从被锁在家里第一天起,陈琦就找到了一条“快乐通道”,在父母上班之后,她就偷偷溜出去,玩沙子、上树、进公园、打滑梯,疯够了再卡着父母下班的时间跑回家,跟没事儿人一样呆在屋里。时间不长,陈妈妈就察觉不对劲儿,“这孩子整天在屋里闷着,怎么总是一头大汗,两手乌黑。”终于有一天,行踪败露了,陈琦挨了一顿好打,父母严防死守加了锁指望能将她“困”在屋里,但这根本难不倒早已上惯了树、爬惯了墙的陈琦,她掀开窗子上的铁皮,从缝隙中钻出去,翻墙跑出院子,回家时同样从缝隙中钻过,再把掀开的铁皮按平整。这样的招术没用多久也败露了,陈爸爸琢磨着“锁”不是办法,只有让她认为在家有好玩的事才不会出去乱跑,于是想出了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主意。
当时正是唐山大地震前后,陈家住所周围总有老鼠出没,陈爸爸就教陈琦捉老鼠,用大海碗、油条、布好陷阱,守株待兔。调皮的陈琦一下子变得消停了,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碗,布了大大小小十几个陷阱,坐在屋里等着老鼠上钩。每扣住一只她就用绳子拴住老鼠尾巴,将绳子紧紧拴在椅子腿上,等到父母下班回来老鼠也逮够了,她就像牵宠物狗一样到街上去炫耀“战利品”。路人无不侧目,惊叹“这丫头胆子也太大了”,而她也因如此壮举而“名气”大增。
小时候的陈琦用天津俚语讲就是“淘出了圈儿”,自从发现可以从学校的楼梯扶手上滑下来她就从没规规矩矩从楼梯走下来过,衣服上所有的扣子都被磨没了。放学出了校园必定上树,经常是妈妈远远地看到陈琦骑在树枝上,就知道孩子放学了,该回家做饭了。虽然淘得没边儿,但陈琦收放自如有理有节,学习始终名列前茅、组织能力也超强,老师会放心地交给她工作,开学典礼的学生代表、大会上发言、主持大型活动,陈琦都是首选人物。这也给了她充分的锻炼,为将来练体育、独立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岁“涉水”缘定终身
小学四年级时,正赶上中央芭蕾舞团招生,陈琦初赛被选中,便离开塘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独立生活。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层层考试,在最后关头,父亲却给了陈琦另一个建议———练体育。年仅10岁的陈琦顺利入选天津艺术体操队,练了两个月就被刚刚成立的天津花样游泳队选中,跳起了“水中芭蕾”。即便在当时,陈琦和“水”打交道的年头也不算短,从5岁起,她每年假期都在北京体育学院姑奶奶家过,守着偌大的游泳馆陈琦哪能闲得住,一口气游一千多米算是正常发挥。如此突出的表现令陈琦在选拔中顺利入围,成为花样游泳队的一员。1984年10月,10岁的陈琦开始算工龄了。
近乎残酷的训练是陈琦没有想到的,一群10岁的孩子离开父母,为了一个尚不清晰的目标聚在一起,艰苦的训练盼不到头。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半,除了吃饭和两个小时的午睡,剩下的时间都在不停地进行体能训练、重复某个动作。偏巧当时的教练又是出了名的严厉,动作不到位会挨打、训练偷懒也会挨打,教练能一天不打骂队员在大伙儿看来无异于过年。每天晚上,小姐妹们都会抱在一起哭鼻子,哭累了睡着了,明天一早爬起来继续重复昨天的动作。
压膝盖压脚背,一万米长跑,跳绳一万次或者从一楼跑到五楼往返10次不间歇,并不是完成了这些项目就能成为游泳队的一员,魔鬼训练同样伴随着残酷的淘汰。三年的时间,从最早报名的400人中逐渐淘汰得只剩下5人,陈琦正是其中的幸运儿,但她并不这么认为,3年无休止的训练早已受够,几个队友策划了一起“大逃亡”。当时她们训练场是借用了北京文津街高干俱乐部场地,因而陈琦和队友偷偷地买火车票从北京跑回了天津。这一逃可惊动了体委的领导,“胜利大逃亡”的直接后果是“换教练”。
陈琦说三年中曾有一次忍无可忍找到这位教练提出“不练了”,当时可吓坏了其他队友,之前没有任何人敢违抗教练的命令,没有任何人敢跟教练硬碰硬,陈琦却用“教练,我想跟您谈谈”开头,一番表白硬是把教练说哭了,流着泪挽留她。虽然练功的日子苦得不堪回首,但直到现在陈琦也不憎恨那位教练,“她只是方法不对,初衷绝对是好的。”
“放养”中自由成长
4岁之前一直跟姥姥长大,陈琦在母亲到姥姥家看望她的时候会哇哇大哭,上学后回到父母身边,陈琦的生活依然挺独立,父母工作太忙,很多时候午餐要自己在餐馆解决。渤海大楼的餐厅就是当时陈琦定点消费的场所,吃饭签单很是潇洒,每个月底再由父母结算,这也练出了点菜的本领。或许和很早就独立生活有关,陈琦不会向父母撒娇,喜欢自主地照顾个人生活,同时父母也给她最大的权限决定自己的事情,这让陈琦比同龄的孩子自信自立、有见地。陈琦说,自己从小是“放养”的,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给她设条条框框,在一个绝对宽松的空间,享受“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从10岁起领工资,父母从不克扣陈琦的薪水,她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小大人儿”似的上街买衣服鞋子,这在80年代初可不多见。
陈琦庆幸自己是被“夸”大的,父母的鼓励与肯定一直伴随她成长,必要的时候,父亲又是严厉的。在花样游泳队训练的几年中,全封闭的生活也锻炼了陈琦独自面对困难与挫折,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有一次实在撑不住了,陈琦跟父母提出“不练了”。当时父亲对陈琦很严厉,教育她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劝她按时归队。陈琦哭着喝下母亲盛给她的一碗稀饭,又被父亲“押”回北京,在游泳中心门前,她抱着存车处的铁柱子死活不愿走,仍没能拗过父亲,乖乖回到了队里。
陈琦说,每次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候她会问父母意见,但父母从来不替她做决定。“这也正是父母最睿智的地方,他们不说大道理也不去规划我的生活,只会微笑着看我走自己的路。”
从小时候练体育到现在整日天南海北的奔波,父母也习惯了陈琦不在家的日子,陈爸爸每天都挂在网上,收集陈琦所有的消息。偶尔回家,陈琦也会围着爸妈转,父母有事陈琦格外上心,身体状况也令她格外紧张,“不管怎样独立,父母都是我的地基,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支持。”
播种快乐收获满足
当年的小伙伴退役后依然与水续缘的只有陈琦。1999年,陈琦想到开发一种水中健身项目,在国外水中健身多是辅助病理治疗的康复项目,而且动作单一枯燥,只有水中走步和划水,而水中健身在当时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陈琦结合运动理论天马行空地设计出一套既实用又赏心悦目的水中健身操,成立了国内首家水中健身俱乐部。随后,她把整套健身理论体系化,以“陈琦水中健身体系”,为中国健身事业开拓了新的思路。
“健身不一定非要累,非要汗流浃背”,这正是水中健身操的魅力所在,利用了水的阻力、浮力、传热性及水流按摩等特性,陈琦编排的动作可以令水中运动二十分钟消耗的热量相当于同样强度在陆地上运动一个多小时,同时水的浮力作用可大大减轻陆地对身体各关节的冲击力,使关节不容易受伤。另外,水的浮力作用使体态偏胖的人在水中活动轻松。
正当水中健身学员在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陈琦又超前一步———吸取瑜伽的精髓丰富水中健身项目。2003年,她远赴印度,成为孟买瑜伽学院建院近百年以来的第一位中国学生并顺利毕业。
“西行”归来的陈琦对瑜伽有了深刻的认识,她说“:如果一个人能把腿抬到脑袋后面,但他自私自利,那他就不算是瑜伽修炼者,充其量只是一个柔术表演者。这7个月,颠覆了我过去对瑜伽的认识———千姿百态的神奇姿势不是瑜伽的全部,瑜伽的精髓其实是教你如何快乐生活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修炼方法。”
独特的训练科目让陈琦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学校安排学员们刷院墙和椅子。开始的时候陈琦并不情愿,而慢慢地看着刷过的墙变漂亮了,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也正是瑜伽精神想要告诉人们的:生活中总有不愿意但必须面对的事情,你既然决定做这件事情,就一定要从中获取你想要的东西。你要在这里学习下去就必须去刷墙,既然这样,与其选择悲观愤怒地刷,何不快乐地去做这件事?
和陈琦聊天很尽兴,连比划带说煞是热闹。从小时候的奇闻逸事谈到如今拓展中的事业,竟没讲一件愁事,甚至连略带忧愁的感慨都没有,想必她是容易快乐的,这就更令人羡慕。
文/新报记者张锟
<责任编辑:刘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