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9日电(沈薇 肖春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数字化平台建设日前取得重大突破,专家表示,这意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有了解密的钥匙。这宛如给艰深难懂的古汉字辟出一条通衢,对汉字的国际推广来说意义深远。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数字化课题组首席专家刘志基教授介绍,中国文字数字化平台由甲骨文、金文、说文、小篆、战国楚文等各类古文字检索系统软件构建而成,几乎穷尽了现在所有古文字及相关文献。例如甲骨文检索系统中有甲骨文5721个字形,相关文献70余万字;金文检索系统有金文7363个字形,相关文献13万字。这一套“聪明软件”,不但能实现今古文字的转换,它还能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如:古文字原始拓片、语言环境、出土及收藏地点、传播情况、考释研究论文论著等。
古汉字研究历来需要枯守青灯的“板凳功夫”,甚至有定论说“不到50岁不写文章”;而令人叹息的是很多学者皓首穷经的成果仅在狭窄的学术圈流传,与汉字学习的巨大需求擦肩而过。汉字数字化平台,不仅使古汉字研究者有了便利的研究工具,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学习汉字者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工具。
刘志基表示,在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汉字一向是汉语学习者遇到的一道难关。究其源,在于汉字是视觉认知文字,形义关系密切。在数千年的演化中,现代汉字的“形”已几乎看不出汉字起源时的意象,而借助汉字数字化平台,只要输入一个现代汉字,就可以一览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形体与意义。中国文字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对外国人乃至中国人本身的学习方式都将产生影响。
记者通过华东师大数字化平台演示看到:输入一个“乐”字,可以一眼看到象形文字中的“乐”是一个手拿铃鼓快乐地奏乐的人,并看到这一象形文字是如何一步步线条化,进而转化为现在的方块字。同时,也自然理解了“音乐”和“快乐”中的“乐”字形一样的原因。刘志基说:学习者了解了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自然容易理解容易掌握。
专家表示,中国文字数字化平台能够起到“逆转时光”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作用。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数量猛涨,却很少有“老外”敢问津中国古典优秀作品,拦路虎就是古汉语。但现在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学习者只要轻轻点击汉字数字化平台上的一个古文字,鼠标旁边就可以出现其对应的现代汉字,从而轻松阅读古代原始文献资料。
从市场需求而言,让外国人在现代社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古汉语显然是不现实的,而要领略东方文化的神韵又必须接触原汁原味的古汉语。古今“对译”的重任,在中国文字数字化平台上得以轻松解决。
除了字形以外,各个时代的字义解释也将百川归海,汇聚在数字化平台上,这都将大大方便国内外学者对中华文化的研究。
华东师大文字中心张德劭教授介绍说,中国文字数字化研究应用平台,已经成为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多功能辐射平台,其用户已经遍及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韩国等国的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一些国家的高校,汉字资源库将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德国著名的《波恩大学学术月刊》赞誉数字化平台为“中国古文字的数字化检索”。美国爱荷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华东师大文字中心即将展开多层面合作。
张德劭教授编写的基于中国文字数字化平台的小册子《汉字阶梯》今年刚出版,就受到了汉语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他表示,有了数字化平台这个“水库”,开发电子形式的汉字学习工具就轻而易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