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楚网(湖北日报)
策划杨发维
图/文王成钢 陈迹 通讯员郑毅
石膏、岩盐、温泉并称“应城三宝”,其中,因为所产石膏晶莹、洁白、细腻,应城被誉为“亚洲纤维石膏的王国”,尤其纤维石膏的品质高居世界之冠。但高品质的应城石膏,却未能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价值无限的宝矿,生成了大路货,让人无限遗憾。应城膏矿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在应城,每天有近3000名膏矿工在地底下劳作。
用卧式回转窑煅烧膏粉,已是当地最先进的方式。
难得的闲暇时分。
膏矿工40元一天的工钱几乎十年未变。
财富就在脚下。
膏粉是应城石膏业的主打产品。
月27日上午,“轰隆隆……”随着绞车轰鸣,应城市团山石膏矿井的一辆矿车从坑口滑向150米深的地下。探底后,有如迷宫般的地道错综复杂地伸向各个开采点。这里,每天有300多人工作在地下矿井里,整个应城市有近3000人从事膏矿开采工作。
到达开采点,从挖开的地质切面上看到,一条条白色的膏矿清晰地分布在地层中,犹如一道道白色长龙。虽说下井前我们都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井下高达30多摄氏度的气温和极大的空气湿度还是让人异常难受。井下的矿工大多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挥动铁镐。井下的拍摄过程让我们仿佛洗了一次桑拿浴,而相机更是“一头雾水”。“我们这里的石膏品质好,但埋藏太深,一般都在地下200米左右,最深的有350米,开采成本过高”,陪同我们下矿的团山矿井总经理吴建华说,“而山东、荆门等地的膏矿普遍埋藏浅,他们每吨的开采成本不到30元,而我们高达100多元,仅这一点,我们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吴建华无奈地摇了摇头。
出井后,坑口的繁忙程度丝毫不亚于井下。平均两分钟就会有一列满载膏矿的矿车从井下上来。膏矿在经过初步筛选后被车运往不远处的加工厂,在工厂经过粉碎、煅烧等加工后变成膏粉,膏粉就是应城石膏业的主要产品了。
[新闻解读]
资源利用如何最大化
因为纤维长、强度高、无毒、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应城石膏曾在建材和食品领域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产量及品质均居全国之首。但在1985年之后,该市石膏业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在食品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及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坐拥如此丰富而优质的矿产资源,应城石膏本应大放异彩,但为什么会被后起之秀超越,全国石膏专业委员会总部的牌子也被山东平邑夺走呢?
专家表示,石膏资源不可再生,如果再不想办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从低端市场迈向高端市场,总有一天,“亚洲纤维石膏王国”的美誉将不复存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丰富的资源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有着极强的拉动作用,但如何让有限的宝贵资源发挥最大作用,是应城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每个资源型城市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观点]
和昌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立帆
如果采用一种新型的窑炉进行煅烧,那么,应城市的石膏膏粉品质将上升一个台阶,价值也将从每吨300多元跃升为1000多元。但新型窑炉研制和投产需要数百万元的资金,这样的投入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负担过重。所以目前应城多数膏矿矿主和加工业主都满足于现状。但发展是硬道理,满足于现状就意味着落后。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夏振坤
应城膏矿目前还停留在膏粉的加工和开发上,对原矿的深加工及多元化开发远远不够。比如膏矿中的青膏(深色膏矿),大多被本地居民用来修房甚至被遗弃,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另外,从全国范围来看,许多地方对本地矿产资源的开发都做出了自己的特点,但应城膏矿这块城市名片的打造力度不够,特点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石膏的用途非常广泛,建材、医疗、食品、工艺品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石膏原料。应城市石膏储量丰富,开发历史已有400多年,在全国乃至世界久享盛誉。目前,应城市已探明石膏储量5.1亿吨,其中一级品纤维石膏1.17亿吨,占全国储量的8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