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焦理由
其实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像极了一部令人回味的电影:69年的时空交错,现代文明与原生风情的对接,神秘的特工克拉克,神秘的黎族山村,69年前克拉克的寻找,68年后埃里克的寻找,而今白沙人的寻找……
如果说69年前,克拉克的到来是一次好奇的探寻,而今,埃里克留居五指山则更像是对黎族文化一种深层的迷恋。
虽然不知当年克拉克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从村民自然的笑容上,可以看出克拉克当时的拍摄是善意的,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影像,让今人有幸看到69年前黎族村落的生活点滴;
感谢美籍外教埃里克,是他的努力,才使得这些在大洋彼岸博物馆尘封多年的影像回到它的出生地,并给今天生活在这里人们带来别样的感受;
山水依然人面异,今天的旺巴村也正走向“兴旺富足”。
是他,一个美籍外教,让这部69年前的影像回到它的出生地,而今他留居五指山,正为黎锦走向世界尽心尽力
今晚8时许,记者几经周折,反复联系打听之后,终于在省民族博物馆的宿舍区采访到了美国友人金博格·埃里克(见上图,陈耿摄)。
2003年9月,埃里克从美国来到五指山市,在琼州大学担任外语教师。在五指山这个黎族苗族聚居地工作、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埃里克对黎族文化,特别是黎锦图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甚至认为黎锦图案在世界上是新颖的、独一无二的,遗憾的是现在世界上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太少了。
渐渐地,埃里克萌生了深入了解黎族文化的念头。2003年12月,埃里克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一条信息,一个名叫克拉克的美国人曾到过海南,并且拍摄了一部反映黎族人物风情的电影。在看到这条信息之前,埃里克也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部影片,但不知道这部影片下落何处。
埃里克于是下决心要找到这部影片,他通过在美国的朋友四处打听,2005年5月,终于在美国纽约市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找到这部影片的胶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这部影片的胶片找到后,把这部长37分钟、黑白、无声的影片复制成光碟一份送给了埃里克。
这部影片描述的是克拉克一行3人,从纽约的港口上邮轮,经过海口、白沙、乐东、琼中、屯昌,再到海口和香港的港口。
埃里克认为,这部影片所反映的是海南人民尤其是黎族人民的历史,它应该属于海南人民所有,因此,2005年8月,埃里克从美国把这个复制的光碟带来海南岛,送给了王学萍先生。
埃里克说:“黎族有几千年的历史,虽然这个民族没有文字,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织锦、纹身、讲故事、音乐、舞蹈等方式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世界上很少有像这样没有文字,但人们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民族,这说明黎族人民对自然了解得更多,更懂得如何生存,他们是智慧的。”
埃里克认为,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闻名于世,但它的前身却是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织黎锦而来,并且是产生在黎锦的基础上,因此,黎族织锦的意义非同一般。
现在埃里克致力于推广黎锦,他说黎锦图案精美,织锦技术精湛,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年轻人却不懂得如何织锦,对黎族织锦知之甚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黎族织锦、黎族文化,让黎族织锦走向世界,埃里克想把黎族的织锦工艺品推广到美国的市场。今年4月,他还为此回了一趟美国,希望能够向美国的基金会申请拨款,扶助海南岛织黎锦的妇女们,不仅要保留、传承她们传统的织锦技术,还要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
埃里克计划把黎族织锦与当前流行的服饰融合在一起,经过设计师的设计,能够在国际上推广。推广的途径一是通过网上销售;二是在美国、欧盟较高档次的专卖店销售。届时,埃里克还将从美国邀请两名服装设计师到海南来考察。
但是,由于呈报的方案、申请资金需要等待审批等很多繁琐程序,完成这些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时日。近日,埃里克又回到五指山,为让黎族织锦走向世界,正在一步一步地做着努力。
(本报五指山5月19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