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20日电 通讯:踏遍青山人未老——记贵州省龙里县全国优秀护林员冯定伟
新华社记者刘文国
弯弯的小河、湍急的溪流、绵绵的青山、郁郁葱葱的树林……自从2000年走上护林员这个岗位,冯定伟的喜怒哀乐,就和这些小河、溪流、青山、树林连在了一起,再也没有分开过。
“巡山笔记”记录千辛万苦
“我是1971年参加工作的,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我当过林业站站长,也当过县木材公司的经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按照组织安排,我从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今年58岁的冯定伟高高的个头,一身草绿色的迷彩服。也许是长年在山间行走的缘故,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在贵州省龙里县麻芝乡森林管护站,记者见到了冯定伟6年多来做的“巡山笔记”。这些笔记虽然有长有短,却都忠实地记录了他每天的行程:
“2003年6月11日 阴 (今天)同杜家院村村民组长代同志到野狗坡冲查山,向当地在山上放牛的杜小林了解近来林区的情况,是否有人在山上砍树及砍柴火,自己亲自进林深处进行检查,未见有人盗伐及偷砍的现象。
2004年2月1日 星期日 今日到新民村长田林区巡山,这里未发现有树木病虫害,无火警,无盗伐。
2005年2月1日 阴 到新民村李家院一组查山,因山上人多,鞭炮声不断,容易引发火灾,于是我同韩组长一同到长冲一带来回巡查。
2006年5月7日 星期日 今日到家瑞二组检查林木长势,这里的幼树长得很好……”
虽说每天就短短的几行字,但背后却有着不少难为人知的辛苦,比如平均每天至少走30里的山路,比如冬春防火季节每天24小时的焦虑,比如一个月中,有十一二天晚上只能住在老乡家里,还有,巡山时饿了只能咬几块饼干,渴了喝口山泉水。而这样的日子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让冯定伟感到欣慰的是这些辛苦并没有白费。据龙里县林业局的同志介绍,冯定伟负责管护的3000多亩林区,6年来未发生过一起火灾,每年上百次的山林火灾隐患,都及时得到了排除。冯定伟负责管护的林区,森林覆盖率6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工作看似简单,有时却冒生命危险
2000年3月,冯定伟刚刚走马上任,就接到管护区内富洪村的部分农民与外面不法分子勾结,盗伐国家林木的举报。
为了摸清犯罪分子的踪迹,冯定伟住进了当地老乡家。通过给老乡们做工作,冯定伟很快搞清了这些人盗伐的线路及方法。一天晚上,接到线人举报后,冯定伟当即带上管护站的另外几名护林员,埋伏在盗伐者必经的一条小河边。
这次前来盗伐林木的犯罪分子共有六人,每人腰里都别了一把二尺左右长的大柴刀,砍下的木材就驮在马背上。当时冯定伟带去的人加上他自己也只有六个,而且手里都只有木棒。
走在前面的两个盗伐者上岸后,冯定伟一个箭步冲出去,大喝一声“不许动”,把走在最前面的盗伐者拦腰抱住,不让他有机会拔刀。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几个护林员也一拥而上,迅速把已经上岸的另外一个盗伐者拿下。后面正在渡河的其他盗伐者,只好纷纷砍断绑木材的绳索,骑上马逃命。
“开始的确有点害怕,可是再看看那些白花花的木材,这种恐惧感就突然消失了。”说起这段往事,冯定伟依然觉得很自豪。
作为护林员,不光防盗有危险,救火也有危险。2003年2月中旬,相邻的一个林区发生火灾,冯定伟赶去帮忙,从晚上6点一直扑到10点,终于把大火扑灭。可因为眼睛长时间受火光影响,他的视力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下山时不小心一脚踩空,当即摔下10多米深的山崖。幸亏下面是一块草地,才没出大问题。
从“老家伙”“老鬼”到“老冯伯”
龙里县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为“两江”生态屏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不仅国有林场的树不能砍,农民自留山上的树,也不能随便乱砍。
刚开始,老乡们对此很不理解,见到冯定伟,不是叫他“老冯”,而是叫他“老家伙”“老鬼”之类,进了家也没人搭理。
但冯定伟没把这些放在心上,相反,每到下雨天不能上山时,冯定伟就把《森林法》等国家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和文件带上,一个村一个寨地给老乡们开会讲解。碰上哪家需要起房盖屋,就主动帮他们办理木材的砍伐手续。
冯定伟还充分发挥自己曾经当过林业站站长的专业特长,帮助老乡们发展果园致富。现在仅富洪一个村,成规模的果园就有13个,部分果树今年已开始挂果,明年收入预计就能超过1万元。
富洪村村委会主任王家胜说:“老乡们现在都不叫老冯‘老家伙’‘老鬼’了,都叫他‘老冯伯’‘老冯哥’,老冯现在随便走进哪家,住上十天半月,一点没问题。老冯看护的这片林子,这两年野山羊、野兔、野鸡都开始多起来了,晚上还能听到穿山甲‘呜呜’的叫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