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这与三峡大坝无直接联系,3万尾人工繁殖的小中华鲟昨被放进葛洲坝以下江段繁衍生息
昨日,中华鲟研究所将3.1万尾平均体长30厘米的中华鲟幼
鱼放归长江。新华社发
本报三峡大坝专电昨日,三峡大坝全线到顶之时,3.1万尾人工繁殖的小中华鲟,也跳进了葛洲坝以下江段繁衍生息。 这个消息的另一面是,今后野生中华鲟将告别长江重庆段。位于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刘灯红昨日向记者透露,今后,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的中华鲟极有可能在三峡大坝上游消失怠尽,但它的灭绝与三峡大坝并无直接联系。
重庆段将难觅中华鲟
“曾被中华鲟作为老家的长江重庆段,今后那里的居民有可能再也见不到野生中华鲟了,即便是人工饲养的中华鲟,也很难在三峡大坝以上江段生存。”刘灯红说。
刘灯红解释称,中华鲟诞生于1.4亿年前,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它生在长江,长在大海。每年六七月,从长江口洄游至金沙江或葛洲坝下游江段产卵,小中华鲟在出生后则顺江而下,到东海、黄海中生活,长到性成熟后再游回产卵地繁衍。由于中华鲟属于洄游性鱼类,它们产下的是漂流性卵,喜欢在水流较急的水域生活,但高峡平湖的出现,将使雌性中华鲟产的卵在静态水域很难生存,从而降低其孵化效率,造成灭绝。
灭绝不能怪三峡大坝
“那么,这是否可以说是三峡大坝造成了中华鲟在上游的灭绝呢?”记者追问刘灯红。
刘灯红回答说:“中华鲟的洄游通道早在25年前,也就是葛洲坝建设时就已被阻断,进而导致中华鲟在长江上游的繁衍地被阻断。而位于葛洲坝上游的三峡大坝在当时并不存在,因此,不能说是三峡大坝将中华鲟的繁衍洄流线阻断了。”
“从1985年起,它渐渐适应了葛洲坝下游附近的江段,形成了两个新的产卵场。尽管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所下降,但至少证明一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虽然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却没有毁灭这个物种。”刘灯红说。
但是,能不能在三峡大坝以上放养人工繁殖的中华鲟?
“不可能的。”刘灯红说,即使是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同样是选择在大海中长大。假设中华鲟鱼苗放养在三峡大坝上游的重庆段,由于大坝的阻隔,这些中华鲟无法回到大海,又不能在长江中长期生存,最后还是不能存活。
放养3万尾小中华鲟
昨日,恰逢三峡大坝全线封顶之日,由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组织实施的小中华鲟放养活动也在葛洲坝下游展开。3.1万尾人工饲养繁殖的小中华鲟被放养进了长江的新繁殖地,同时,3.1万尾珍贵的胭脂鱼苗也同时被放进了长江。
“确定放养时间时,我们并不知道三峡大坝也会在今天(记者注:指20日)封顶,这也正好可借此告诉大家,虽然大坝对鱼类的生态环境有影响,但可通过加强保护和科研,使得这类珍贵鱼类能生活得更好。”刘灯红介绍说。
同时,刘灯红还强调指出,如果人工第二代研究取得突破,中华鲟不但不会灭绝,还会活得更好。
据记者了解,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陆续在葛洲坝下游规划建立了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口规划建立了中华鲟幼鱼保护区。另外,中华鲟研究所多年来已累计向长江放养鲟鱼幼苗近500万尾,形成了稳定的生长繁殖体系。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
1995年4月18日,三峡大坝左岸电站一期工程破土动工。
1995年4月24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及升船机一期工程正式动工。
1995年12月24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及升船机二期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
1998年5月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实现通航。
1999年11月17日,6台塔带机的混凝土供料线安装完成并投入运行。
2000年9月15日,泄洪坝段22个导流底孔全部封顶形成。
2002年5月1日,三峡二期工程上游围堰破堰进水。7月1日,三峡二期工程下游围堰破堰进水。
2002年9月27日,三峡左岸大坝第二标段A标段全线到达185米高程。
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
2003年7月10日,三峡左岸电站2号、5号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0天。
2005年10月2日,运行两年多的三峡工程导流底孔开始封堵。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据新华社
大坝到顶·应对
重庆将采取措施确保航道免受泥沙危害
本报三峡大坝专电三峡大坝封顶后,蓄水步伐加快,这对重庆会有些什么影响?
昨日,前来参加庆祝大会的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指出,大坝到顶后,预计在今年10月,汛期末时其水库蓄水就将达到156米,这也使得重庆库区由移民搬迁转为对产业的引进,安排库区居民就业。
此外,因三峡大坝建设而使得长江上游流水速度大幅放缓,泥沙在上游的淤积再所难免,对长江航运,尤其是重庆港及航运业势必会带来一定影响,而国家在设计建设大坝之初,就考虑到了泥沙淤积可能对上游造成影响,为此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同时,重庆也会采取措施确保港口及航道免受泥沙危害。
大坝到顶·探秘
今后所有客船全进升船机过坝
本报三峡大坝专电三峡大坝全线到顶后,三峡工程剩下两个“最后的谜题”中的另一个,就是垂直升船机。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19日透露,今后所有客船都将利用垂直升船机过三峡大坝。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消息说垂直升船机什么时候建成,并投入使用。李永安的说法是,三峡工程将在2008年全部建成,而升船机是最后建成的项目。
地下电站像迷宫主厂房有29层楼高
本报三峡大坝专电除左岸和右岸电厂、总共26台发电机组外,三峡大坝还有一个地下电站。据悉,这个地下电站,将安装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发电机,相当于葛洲坝水电站的1.5倍。
19日上午10点,记者耗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进入了地下电站。
刚进入地下电站,记者就如同进入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大洞小洞层层叠叠,上下交错,短则几十米,长则数百米。从施工支洞中前行大约100米,拐一个弯,突然发现一个巨大的拱形洞室。正在作业的工人说,这里就是地下电站的主体厂房。据悉,主厂房长311.3米,高87.24米,跨度为32.6米,足有29层楼高。其高度和跨度均居国内地下水电站之最。
葛洲坝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三峡地下电站主要由引水系统、主产房系统、尾水系统三部分组成。除了可以在用点高峰“调峰”外,一旦左岸或右岸电站里有机组需要检修,地下电站可以及时发电运行。
“共有6台机组,我们准备在2010年和2011年,各投产3台机组。”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向记者透露。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特派记者杨光毅罗强采写
1000元移民安置费11年变成10万
重庆小伙姜勇与妻子在三峡大坝旁开了一家小餐馆,靠四面八方的游客给他们带财
本报三峡大坝专电1995年,身处逆境的涪陵小伙姜勇与妻子凭借1000元移民安置费,在三峡大坝开了一家小餐馆。到昨日三峡大坝全线到顶时的11年间,姜勇夫妇已靠这家小餐馆挣得了10万家财。据悉,在当地,像姜勇夫妇这样发家致富的人还有很多。
做宜昌女婿看大坝建设
昨日中午,记者在结束上午的采访后,从三峡大坝去往一家名为味香浓美食店的餐馆吃午饭时,一位操着涪陵方言,大约30几岁的中年男子正热情地招呼客人点餐。
记者发现,这家面积近200平方米的餐馆,在三峡大坝旁显得格外显眼。而招牌上的重庆火锅和老板的热情更是让记者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据餐馆老板姜勇介绍,他在12岁时就随父亲从涪陵到宜昌打工。后来,眼见国家要在宜昌修建三峡大坝,他决定娶一位宜昌女孩做媳妇,留在宜昌。
凭借在餐馆打工学来的手艺,结婚后,姜勇与妻子谭小燕一起在三峡大坝的工地旁开起了一家临时餐馆。这期间,他亲眼见证了三峡大坝从开工建设到185米大坝的建造过程。
“三峡大坝的建设真是太神奇了,建设速度也非常快。”姜勇说。
开临时餐馆一月搬6次
三峡大坝自1993年开工后,这对小夫妻就整天来回于大坝建设工地上。姜勇称,由于大坝建设进度非常快,他们在大坝上的临时餐馆几乎每月都要搬一次家。
“2000年时,由于大坝建设进度非常快,为了给三峡工程让道,我们不得不收拾起家当,在一个月内连续搬了6次家。”姜勇说。
据姜勇介绍,在三峡大坝开临时餐馆后,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将做好饭菜送到大坝的工地上,每月有1000多元的纯收入。1995年,他们夫妇就在三峡大坝旁的中堡村花了近5万元,建起了一座四层的小洋楼。
然而,为了修这栋楼,姜勇夫妇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这对于没有土地,又要养家糊口的姜勇夫妇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千元安置费成就小富翁
当时,姜勇夫妇手里仅剩下1000元的移民安置费。高额的债务和少得可怜的闲钱,这让夫妻俩不知所措。
后来,随着三峡大坝建设建设的加快,许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游客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三峡大坝的雄姿,而往来三峡工程做工的民工也在逐渐增多。“这么多人来肯定要吃饭”,于是,姜勇夫妇就用这1000元移民安置费,于在大坝旁开了一家固定餐馆。
从1995年至今的11年时间里,姜勇夫妇的餐馆面积不仅从原来的几平方米扩大到了近200平方米,而且夫妻俩还成为了一户拥有10多万财的小富翁。
昨日,在看到三峡大坝完成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后,姜勇和妻子谭小燕向记者透露,他们准备将自己的小洋楼腾出来,做成一个精致的旅馆,供往来参观三峡大坝的游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