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5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1970年12月30日,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开工。
1989年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
1993年7月26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要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在三峡坝区隆重举行。
1995年4月18日,三峡大坝左岸电站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同年,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
1996年8月,中国目前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1996年11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系统工程启动。
1997年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10亿元人民币三峡债券发行计划,首次采取在国内发行债券的形式,用以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1997年9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开始搬迁,三峡工程覃家沱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建设全部完成。
1997年10月6日,人工开挖的3.5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
1998年7月,三峡坝区遭遇57700立方米/秒流量的大洪水,坝址水域来水量达到187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三峡工程经受住了洪水考验。
1998年10月8日,三峡永久船闸上游引航道靠船墩开始浇筑混凝土,标志着世界最大的船闸已由开挖阶段转入混凝土浇筑阶段。
1998年10月,三峡库区秭归新县城举行落成庆典,提前5年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任务。
1999年1月25日,三峡大坝金属结构施工全面展开。
2000年7月17日,150户、639名重庆市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崇明县落户。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
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全年完成406.38万立方米,连续三年打破混凝土浇筑世界纪录。
2002年1月13日,三峡工程大坝已经达到2003年蓄水发电所需的坝高,三峡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1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
2002年5月1日,三峡二期工程上游围堰破堰进水。7月1日,三峡二期工程下游围堰破堰进水。
2002年9月1日,国务院下达的三峡库区12万二期外迁移民任务全面完成。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全部建成。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
2002年11月7日,三峡三期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2003年7月10日,三峡左岸电站2号、5号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0天。
2004年7月8日,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过验收,转为正式通航。
2005年9月16日,三峡左岸电站9号机组并网发电,三峡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提前一年建成投产。
2005年10月2日,运行两年多的三峡工程导流底孔开始封堵。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