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交通系统工程土建完成,中心地段四条大街将恢复交通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昨日,国内首条大规模地下交通工程———北京金融街地下交通工程上部市政道路开始路面摊铺,预计今日摊铺完毕后,位于金融街中心地段内的金融大街、金城坊街、锦什坊街、金城坊西街将可恢复交通。该道路工程的完工,标志着地下交通工程地下地上两个系统土建部分全部完成。
由于工程采用明挖方式,最深处达13米,施工期间区域内的一些路面交通因此受到影响。
现场 路面沥青铺粗细两层
地下交通系统位于金融街核心地区地下11米左右,东连太平桥大街,西接西二环路,南抵广宁伯街,北至武定侯街,道路总长2378米。昨日,工作人员正在金融大街路面上铺上沥青,进行该工程最后的土建部分的工作。厚厚的沥青平整地铺上两层,下面的沙砾较粗,上面的则很细。随后,工人用压路机在上面再压上几遍。今日金融大街等四条道路将全部铺完,全程共1公里多。
据总工王金贵介绍,整个地下通道的土建部分全部完工,即将开始内部装饰、机电安装等工程。
结构 地下两层人车分行
地下通道共有两个进出口,一个是太平桥大街,一个是西二环。目前,太平桥大街的进出口通道已经完工。
地下一层是人行系统,连接中心休闲区南北两侧建筑物及金融大街东西两侧建筑物。
行车系统位于地下二层,最宽处13.5米,分上行下行双车道,两侧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通道的车行高度3.5米,可以满足轿车和面包车通行。车辆可从西二环、太平桥大街等主干道通过隧道,然后通过13个口,直接进入各大厦的地下停车场,从而与过境车形成分流。据介绍,高峰时段每小时可消化约2000辆地面交通车辆。
安全 9个紧急疏散通道供逃生
由于地下空间有限,地下交通在设计上格外注重安全性:每隔30米就安装一个消防栓,还设有火灾报警烟感器、报警电话、消防广播系统等设施。送风口每隔5米就设置一个,使地下隧道保持空气流通。一旦发生汽车燃烧,烟尘不至于沉积。
为了避免雨水大量下灌,地下交通两侧还设计了排水坑,将流入的雨水汇集于此,并通过排水泵将雨水抽到地面。
此外,9个紧急疏散通道被建在地下交通系统的关键位置,当意外降临时,这里将成为人们逃生的“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