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1978年春夏之交,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随着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倾倒。
曾侯乙墓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 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我省历年来发掘的战国墓葬数以千计,规模最大而又有确切年代的唯此一座。其墓葬气势之弘,出土文物之多,制作之精美,稀世之珍贵,保存之完好,以及铭文资料之丰富,都是同期墓葬中罕见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超过1.5万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被定为国宝。
曾侯乙墓,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犹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宽敞的中室,是“钟鸣鼎食”的“正殿”,礼乐之器,陈悬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立架巍然耸立;一套编磬沿北壁立安放;一架建鼓沿东壁高树青铜座上;此外,还有瑟(7件)、笙(4件)、箫(2件)、篪(2件)、小鼓(2件)摆列在钟、磬、建鼓构成的长方形空间。全室乐器如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体现着演奏“金石之音”和“钟鼓之乐”的壮观气势,构成古代诸侯宴食祭祀时完整的轩悬(三面悬挂钟磬)场面。
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的轻音乐团。
从这批古乐器,以及它们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可以知道,早在2400年前,我国古代音乐就具有了很高的水平。(刘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