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河北邯郸的古丛台我并不陌生,这座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来阅兵观舞的亭台,是我孩提时候嬉闹玩耍的好去处,站在上面能看到校园的操场和我家的屋顶。每次在古丛台上登高望远,我都要默念那首熟悉的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几天,我回家探亲,携带着童年断续的记忆,又一次登上这座三十米的青砖高台,试图寻找被时间抹淡的一幕幕画面。然而,古城没再像以往那样,展示出它千年沉淀后的清澈。
当年诗人王之涣临近黄昏时分登鹳雀楼下瞰黄河,依然能够饱览黄河入海的浩瀚气象。那天我在下午三四点钟登上丛台,感觉却像是在傍晚,像是夜幕降临之时,只能看到几百米内的轮廓,不但公园以外的景色看不到,就连丛台公园内的景物也无法清晰识别。
从诸多碑文篆刻看,过去的文人墨客,凡登临丛台者,无一不赏心悦目,逸兴遄飞。我也清楚地记得,孩提时站在丛台最高处的据胜亭,除了能看到学校外,向南能看到鸡毛山,向北能看到吕仙祠,向西能看到太行山脉,向东能看到滏水东渐。这些曾经多么诱人的景致,而今安在哉?
丛台上刻有郭沫若的一首诗,其中有“武安铁矿峰峰煤”之句。峰峰矿区在邯郸市西南,相距不到五十公里,那里是我国四大产煤基地之一,但多年来管理失控,有禁不止的掠夺式开采使它由盛而衰,加之大量小水泥厂、土法炼焦厂、土法烧瓷厂的存在,每天从空中落下的煤渣灰尘据说有十几吨,白衬衣穿出来不到一天,就变成黑衬衣了。
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摆在我们面前。诗人王之涣如果今天再登鹳雀楼,呈现在他眼前的还会是远近不一的青山秀水吗?他还能写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样的千古名句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