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残疾人黄国平教学生们写毛笔字
朱琦雨 摄志愿者推着残疾人游园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体验“一米高度看世界”
5月21日下午2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
一个个年轻活泼的学生坐到了轮椅上,他们要按照指定的路线体验轮椅行走,包括经过不平坦的路面,并需要捡起掉在地上的物品……
第一个回到起点的是张东同学,他满头大汗地说:“没想到会这么累。”
这是由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世界轮椅基金会联合举行的“一米高度看世界”轮椅体验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学生们真实地体验到了残疾人的生活状态。而让更多人体验残疾人的真实处境,是协会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
“轮椅行走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曾想请别人来帮忙,因为靠自己来完成有点力不从心。残疾人真的非常应该得到帮助。”张东深有感触地说。
与聋儿一起解开“千千结”
在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里,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75个孩子,有的在上初中,有的快高中毕业了。他们和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19名志愿者,通过手语进行着交流。
活动分为3个部分:团队建设、舞蹈接龙和解开“千千结”。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丰富的创意。他们设计出“绿色奥运”、“火箭”等队名,还设计出口号、队徽等。在舞蹈接龙时,一组孩子用滑稽的动作表现了一个人从早到晚的经历。而当这75个孩子和19名志愿者一起完成解开“千千结”时,许多人都流泪了。
“这些学生很少有机会跟外人接触。其实,他们特别渴望与周围的人交流,所以,参加今天的活动,他们都特别兴奋。”负责手语的付老师说。
“看到他们这样开心,我也特别激动。”志愿者金潞说,“虽然我们之间不能用语言交流,但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真挚的情感。”
残疾人成了助残志愿者
北京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温馨家园,5月21日上午9时举办了“新街口地区残疾人子女书法培训班”开学典礼。
义务担任这次课程主讲的黄国平老师也是一个残疾人,双手残疾的他从6岁开始学写毛笔字。他说,他就想写字,就爱写字。
但对家庭生活并不富余的黄国平来说,想学习书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街道残联的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之后,对黄国平的生活给予特别关照。
“他们一有时间就到我家里嘘寒问暖,看到家里缺什么了,下次就给带过来。还给我带来了学习书法的纸墨笔。”回忆起这些,黄国平现在仍有些激动。
“多亏残联和街道的关心和帮助,不然我绝对没有今天。”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北京书协会会员的黄国平说。今天的黄国平也成了一名助残志愿者。街道、残联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
“真正了解这些残疾人,你就发现他们其中有许多优秀的人才。”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刘京生说,“他们成为志愿者,参加‘助残’活动有更大的意义。这更加证明,他们是绝对可以帮助社会,服务社会的。”
助残并不仅仅在助残日
“全国助残日”所举办的活动,只是“助残”事业中的一角。这样的活动在很多学校、很多社区经常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北京第三聋人学校的合作就是经常性的,志愿者每个月定期给孩子们做讲座、举行联谊赛等。
每个周末,人们走过北京大学“三角地”的时候,也总会被手语班那漂亮的海报吸引。在北京交通大学,志愿者们定期为周围街道残疾人子女辅导功课,为不同残疾人举办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