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保定电(记者郭志昆)在著名风景区涞源县白石山脚下,有一个和“希望工程”名人张胜利同名的五旬汉子,在自己勤劳致富后的10年里,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一家福利社,陆续收养全县58名孤寡残疾老人,让老人们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张胜利是白石山脚下白石口村一名普通农民,改革开放后,他借款买来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他成了村里率先富裕起来的人。由于他的勤劳肯干和办事公道,1996年底至1997年初,他先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张胜利当了村官后,十分牵挂村里那些生活困难、没有保障的孤寡残疾老人,经常去看望他们,老人们偶尔有个病痛,会让他几天睡不好觉。后来,张胜利想出了一个办法:办个福利社,让全村的孤寡残疾老人住在一起,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
一个月后,福利社的规划出来了,建社资金成了难题。张胜利把多年积攒的2万元家底全部拿了出来,并多方寻求支持。县政府拿出民政资金2万元支持建社。几个月后,在昔日的乱石岗建成了一座占地2亩,由12间房屋构成的福利社,村里6位孤寡残疾老人全部入住。张胜利专门请来4名员工,负责为老人们做一日三餐、洗衣服、收拾房间。
为解决老人们的生活必需,村集体专门为福利社拨出50多亩撂荒地。为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张胜利又想到了“以社养社”的办法,他从保定争取7万元的资金支持,建起18间猪舍和5间饲料加工车间,办起了30头种猪和27头牛的养殖场,由福利社的老人们经管,收入全部用于老人们的生活开销。
2001年,福利社遇到了资金上的困难,村集体决定不再为福利社注入配套资金。这时,张胜利说:“我把福利社全部管下来,只要我有一口饭吃,老人们就和我一起生活。”随后几年,张胜利通过开发矿山、办选矿厂,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于是,他在2005年春拿出200万元全面扩建福利社,占地面积扩大到30亩,建成高标准的公寓式宿舍33间,还建起活动室和文体活动中心,并将收养范围扩大到全县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办成了全县社会服务型福利社,目前有50多名孤寡残疾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张胜利在建社伊始,就把家也搬进了福利社,同妻儿一起担负起照顾孤寡残疾老人的重任。在长达10年的一起生活中,张胜利一家同老人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一家人一样。每当有老人谢世,张胜利就会带着全家按照乡俗为他们送终,尽到了作为儿女的责任。这些年,先后有8位老人在这里走完了人生路,安然离开了这个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世界。
老人多数都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张胜利就安排专人照顾。身体尚好的几位聋哑老人帮着照看养殖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农村的老人爱喝酒,张胜利特意为老人们烧制了4000多公斤散酒,让老人们每天都能喝上几小杯。今年以来,张胜利已经给老人们杀了3头150多公斤的大猪,全部用于老人们的伙食。每天早上起床时,他会到老人们的房间去转一转,晚上不论回来多晚,也要挨个看一看。
张胜利无私关爱孤寡残疾人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5年12月6日,扩建后的福利社落成之际,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申知非和省、市残联的领导亲自为福利社剪彩,对张胜利无私关爱孤寡残疾人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所实施的以社养社模式是个创举,为社会化福利事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面对各界的肯定,50岁的张胜利想得更远:仅在涞源县,尚有数百位孤寡残疾人依然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困境中苦苦生活,需要他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