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昨天是全国第16次助残日。残疾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接纳他们?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
5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北区鲤鱼池一村的一个“聋哑部落”,记录下在这里生活着的45户聋哑人的酸甜苦辣,他们的渴望、互爱、幸福和伤心,我们看到残疾人特别需要关爱,我们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他们,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咚咚咚”的敲门声打破了江北区鲤鱼池一村这个“聋哑部落”的宁静。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一家民政企业在这里福利分房后,45户聋哑人集中居住在5栋楼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聋哑部落”。在喧嚣的大都市里,这里是一个“无声世界”,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
5月19日,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叩开他们的门,叩开他们心扉,倾听这个神秘的“聋哑部落”里发生的故事。无声世界
敲门进屋,是聋哑人老周的家。
一条小狗跑来,小狗不仅给主人解闷,还是“传令兵”,由于听不到敲门声,看到小狗往门边跑,老周才知道有人敲门。家里装有红红绿绿的彩灯,它们并非装饰,而是门铃的“显示器”,外面按门铃,彩灯就会闪,他们就知道有客人来。
一家人正在看电视,但没开声音。他们通过电视字幕和人物的口型,揣测故事。他们不听音乐,但能看懂歌词写得好不好。他们没安座机电话,用手机,但手机不是用来接听,只用来发短信。
记者对他们的采访,是通过王婆婆翻译的,王婆婆长期和“聋哑部落”的人接触,懂得他们的“语言”;有时记者把问题写在纸上,他们再把答案写在纸上。
他们的节俭非常人能想象。两块钱的豆腐,要分几顿吃;每天下午,他们要聚在院坝讨论当天的菜价和行情;有人得知哪里的东西既价廉又好,他们便互相转告;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商场对比后,哪怕只便宜一毛两毛,他们也愿意到较远的那家;他们外出,路远才坐车,短途就走路。
聋哑夫妻免不了吵架,但他们吵架不出声,只用手比划着,所以不会影响邻居,“骂”得厉害时,就摔盆子砸碗。
傍晚时分,我们到聋哑人小渝家采访,正巧七八名聋哑人在她家喝茶聊天,这是小区的“聋哑人沙龙”,三五天一次,他们打着手势告诉我,聋哑人的生活很寂寞,他们组织这样的沙龙打发时光。对于记者的采访,他们很意外,也很兴奋,这种情况他们只在电视里看过。
他们的娱乐很有限,互相串门,或相约逛商场,有时也斗地主,打小麻将。他们和正常人打麻将,一般赢的多输的少,因为听不到声音,免除了外界的干扰。他们打麻将也特耿直,赢了就请客,输了就掏钱。
他们也知道刘德华周润发,也评价哪个帅哪个靓,最喜欢看的是青春偶像剧。他们也闹“婚外恋”。有一对聋哑夫妇,妻子小琴和另一个聋哑人好上了,丈夫知道后非常着急,夫妻俩常常吵架,后来经王婆婆调解后,两夫妻又重归于好。
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很特别。小敏是个健康漂亮的女孩,她的父母是聋哑人,她告诉记者,小时她受委屈时就“哇哇”大哭,后来知道哭也没用,爸爸妈妈听不到,于是就不再哭出声,只是流泪,长大后就养成了委屈时只流泪的习惯。
如果有贼进屋,他们就以敲击墙壁窗户和跺脚告诉邻居,邻居就会马上过来帮忙。聋哑人过生或嫁娶,关系好的就去,一般的就不去,但如果聋哑人去世,不管关系好不好,所有聋哑人都参加。儿女是天
对于这个“聋哑部落”的人来说,子女是他们的全部寄托,所幸的是,他们生养的子女多数是健全人,只有一对聋哑夫妇生的孩子是聋哑人,他们也上学读书,但就读的学校不是很好。
这个“聋哑部落”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是徐厚兰的女儿,一个是老周的儿子。在部落里的聋哑人眼里,她们既有学问又很孝顺,是这个部落的骄傲,他们让正常人明白,聋哑人的子女也可以很优秀。
令他们痛苦的是,大多数聋哑人的儿女和父母很少沟通,不愿意和他们多说话,甚至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羞于在人前提自己的父母。他们认为碰到儿女孝顺,就是福气,碰到不孝的,就是自己该遭。
子女的恋爱婚姻也因此受到影响,常常面临痛苦的选择:要么脱离聋哑父母(甚至不认聋哑父母),选择和对象结合;要么选择聋哑父母,和对象分手。
这种选择对聋哑父母来说同样残酷。当记者就此问题让几位聋哑父母做出选择时,他们都表示,即使儿女不认他们,他们也愿意让儿女和他们的恋人结合。他们希望儿女有自己新的生活。外面世界
俗话说:“两个哑巴睡一头——没得话说”,聋哑人大多和聋哑人结婚,这样的家庭结构很牢固。聋哑人很少同正常人通婚,这主要是由于沟通困难,他们之间总像隔着一层什么。
部落里有一个叫小丽的聋哑姑娘,她是唯一和正常人结婚成家的,然而,他们的婚姻两年后就夭折了,之后,她和一个聋哑丈夫成了家,一直生活到现在,女儿是个正常人,在江北一所中学读初中。
由于沟通上的困难,以及正常人对他们根深蒂固的歧视,“聋哑部落”里的人和正常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除了很少几个亲戚外,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狭窄而封闭。
他们很羡慕正常人的生活。儿女是他们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门”,唯一的渠道就是通过儿女了解这个世界。能听到儿女谈论正常人生活圈子的事,或是讲一些街头见闻,或是看看儿女旅行中拍的照片,他们就觉得很有意义。一点点快乐,到了他们那里就会放大许多倍。
他们也想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但如果正常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歧视他们,他们就觉得没必要交往,自己本来过得好好的,为啥要去遭这份罪呢。甘苦自知
我们访问了七八户聋哑人的家庭,发现每个家庭很相似。他们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也不管正常人怎么看,他们都不在乎,他们自己过自己的,自得其乐,甘苦自知。
然而他们又不得不和正常人的世界发生联系,这给他们带了诸多不便。比如到商场购物,到邮局寄信,他们用手势比划正常人不懂,只有把表达的内容写在纸上,但有多少人愿意看他们写呢?他们也想旅游,但国内没有一家为聋哑人组织的旅游团。
遇到困难时,他们甚至没有办法打110、119,打新闻热线。聋哑姑娘小惠向记者索要一张名片,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她怎么和记者联系,因为她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
他们最大的期望是外界以正常的心看待他们,少一些异样的眼光。
或许,再过几十年,事情会改变,也许这个“聋哑部落”将会逐步消亡。然而,聋哑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将一直和我们相伴,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聋哑人徐厚兰一家的幸福生活
5月20日下午,助残日前夕,江北区鲤鱼池一村53号6-4,聋哑夫妇徐厚兰廖新才的家。在万盛工作的女儿廖燕男朋友回家了,廖燕把男朋友的话用哑语“翻译”给爸爸妈妈,徐厚兰夫妇则用手势比划着表示他们的热情和高兴。
此刻,这间三居室60平米的屋子里弥漫着快乐的气氛,这是徐厚兰一家最幸福的时候。
在这个城市,聋哑夫妇徐厚兰一家算是贫困人群了,夫妇既聋且哑,经济拮据。然而,夫妇俩却用他们这个群体特有的智慧和节俭,过着常人所不及的幸福生活。
先说吃的,他们平时三四块钱买来的小菜通常要吃两天,只有女儿回家才买鱼和肉。然而,廖师傅却烧得一手好菜,一把普通的小菜,经他炒出来后特别好吃;市场上买一斤胡豆,他可以做三个菜:炒胡豆,胡豆汤,还有胡豆咸菜。
再说穿的,这一二十年来,徐厚兰夫妇只买过几件衣服,那是他们的“礼仪服”,只有出门或节假日时才穿。徐厚兰毛线打得很好,女儿从小到大的衣服,大多是徐厚兰织的,又暖和又好看。家里有一台老掉牙的缝纫机,徐厚兰把别人送的旧衣服,东剪西裁,穿在身上,得体又时尚,小区人们还以为是从哪个大商场买的。在人们的眼里,他们全家总是穿得整洁而体面。
进了徐厚兰的家,屋里一尘不染,温馨而凉爽,谁也不会认为是残疾人的家,几间居室的窗外种着花花草草,葡萄、金银花、仙人掌……每当有客人来时,廖师傅就把他们带到这些花花草草前,用手势比划着向客人介绍;家里还养过鸟,鸟儿孵了一群小鸟,看着小鸟一天天长大,他们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们甚至能做出小鸟发音时的口型,“听”出小鸟们在说什么。
徐厚兰夫妇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他们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步,晚饭后夫妇俩像年轻恋人一样挽着手在小区散步,熟人和他们开玩笑,他们反而把手挽得更紧。
他们还用巧手帮助邻里,徐厚兰常常帮助别人织毛衣,廖师傅常在别人红白喜事时帮忙炒菜,他们享受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廖师傅和女儿廖燕的生日是同一天,这天,他们买来大蛋糕,虽然不会唱“生日快乐”,但全家切蛋糕、许愿,还用相机记录这一幕。
最让徐厚兰夫妇感到幸福和骄傲的,是他们的女儿廖燕。女儿健康、漂亮,是小区里少有的大学生,在南桐矿务局工作,周末都回来。女儿给父亲买过一件西服,廖师傅穿着在小区里散步,每碰到熟人,他就拉着熟人比划:这是女儿给我买的!
女儿有一个帅气的男朋友,做网页设计的,对徐厚兰夫妇也特别好。母亲节这天,廖燕没放假,回不了家,男友下班就过来陪徐厚兰,还给母亲买了一束康乃馨。
由于聋哑,徐厚兰夫妇难以和正常人沟通,只有女儿懂得且会说他们的“语言”,他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女儿讲外面世界的事。即使很普通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显得那样新鲜有趣。
几十年来,不管怎么困难,徐厚兰夫妇从没向别人借过钱,也从没伸手向政府要过补助,他们获得了邻里和朋友的尊敬。
对这对聋哑夫妇来说,他们理解的幸福是:女儿有出息有孝心,家庭温暖和睦,窗台上的花花草草长得好,而这些,他们都做到了,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残疾人入户调查结束
本报讯昨日是第16次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抽样调查也已接近尾声。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今年4月1日启动的我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其入户调查已结束,下一步将汇总抽查,进行数据质量评估、计算机数据处理等。
自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以来,已有19年之久,为掌握目前我国残疾人的数量、生存状况等,国务院批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从今年4月起,我市进入入户调查阶段,涉及全市24个区县192个调查小区,共8万多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目前入户调查工作已完成,入户率达到100%。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组织4个质量检查验收组,对有关数据进行质量验收,并进行汇总抽查、数据质量评估、编码、计算机数据处理等工作,然后上报全国残联。助残日免费测听力
本报讯 昨日,“关爱从我做起”免费测听活动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拉开帷幕,不少有听力障碍的市民冒雨前来接受免费测听。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156万残疾人,听觉残疾人占1/3,其中,0—7岁聋儿达2万人,但目前每年仅有1000聋儿接受康复训练。此次活动中,凡年龄在7岁以下,家庭贫困、经检测确定还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将获赠助听器。活动将持续到6月2日,期间还设有聋儿康复专家专题讲座及康复方法的现场指导。
另外,江北区残联还为100名残疾人发放了相关用品,并现场为残疾人募捐。据悉,该区残联将本周作为助残周,将陆续组织残疾人讲座等活动。帮助1500户农村残疾人建房
本报讯 2006年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日前在武隆县正式启动。
作为今年我市民心工程之一,各区县残联将率先在辖区内选择贫困残疾人无房户和严重危房户共1500户,向每户发放约5000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为其改造或重建房屋。
记者 张少科 李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