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只因工友施救不当,一位原本只是腰椎、颈椎损伤的民工,却最终导致高位截瘫。昨天是“全国助残日”,专家呼吁,越来越多的民工因为得不到科学急救而加入残疾人队伍,国家应尽快将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列入上岗民工的培训项目。
“工地摔伤民工瘫痪”、“断腰民工寄居废宅”……近来此类报道不断见诸南京报端。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秦鸿云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增加,他们大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体力劳动,高处坠落受伤、撞击受伤等意外事件频频发生,但由于这些人群大多缺乏基本的自我防护和现场急救知识,很多伤员被好心的工友用拖、拉、抱等方式救出送往医院后,导致原本较轻的伤情,往往由于这些不正确的抢救方式而加重了。
该科另一名专家王蓓蓓就介绍,几天前,他们就接到一个从高处坠落的20岁民工,本来只是腰椎、颈椎和脊髓部分损伤,但当他的工友用大卡车将他一路颠簸送到医院时,医生检查发现,患者的脊髓已完全被损伤,这名年轻民工最终因此高位截瘫,彻底失去了生活和工作能力。王蓓蓓说,实际上,像这种对于受伤部位、受伤程度不明的情况下,首要的处理是让患者在平板上平躺,并对头颈、腰部等处进行简单固定,再送往医院,或者迅速拨打120,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处理,千万不能硬拉、扯、拽、推、抱、抬,这样只会加重受伤程度。
专家呼吁说,南京目前流动人口有176万,平均3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其中民工占了较大比例。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工伤事故80%发生在民工身上,而受伤的民工大多正值青壮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对民工朋友普及意外事故急救知识,减少他们中因外伤导致的残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