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首次与全球同步举办“烛光纪念日”百余嘉宾慷慨解囊800 支蜡烛为艾滋病人点亮
巨大的白色窗帘下,红色的蜡烛把一旁的红丝带照得格外耀眼;每层台阶的两端,点着红色、白色的圆形蜡烛;每个餐桌的座位前,也摆放着一个红色或白色的蜡烛......昨天晚上,上海赛玛西餐厅成了一个烛光的海洋。
昨天是悼念艾滋病人的全球“烛光纪念日”。800支爱心蜡烛同时点亮,拉开了沪上首次烛光纪念日活动的序幕。
“纪念死去的艾滋病人,鼓励活着的艾滋病人,用我们手中的蜡烛,为他们点亮希望!”100多名嘉宾同时举起手中的蜡烛———白色代表对已经逝去的艾滋病人的追思,红色代表对艾滋病人的关爱———他们在心中默默为艾滋病人祝福。
作为一项全球性的纪念活动,从这一刻起的24小时里,这抹爱心烛光将在全球上百个城市展开“接力”。
本版撰稿 李刚 首席记者 顾盈华
慈善晚宴吸引百多名嘉宾
“烛光纪念日”的主办者、美籍华人刘其新女士告诉记者,除了点亮烛光的仪式以外,还会通过各种方式为上海的艾滋病人和河南的艾滋孤儿筹款。
筹款的方式包括售卖抽奖券、出售1500元一人的慈善晚宴入场券、150元一人的慈善派对,以及拍卖赞助商提供的礼品。
从昨天晚上6点起,就陆续有人前来,有的提前预购了入场券,有的当场买票。7点晚宴正式开始时,有100多名爱心人士为艾滋病人慷慨解囊。
截至昨晚11点,晚宴入场券、彩票销售、拍卖所得,一共募得善款近20万元。慈善派对持续到今天凌晨1点,派对的酒水收入也一并归入善款之中。
艾滋义工从香港赶来
在晚宴现场,记者遇到了从香港赶来参加“烛光纪念日”的潘陈惠冰女士,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烛光纪念日”。
潘陈惠冰女士跟记者聊起了她和艾滋病人的渊源。原来去年9月,她曾和丈夫一起到河南看望艾滋孤儿,有太多太多让她难以忘怀的经历……
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亲眼看着6个儿子和5个儿媳被艾滋病逐一夺去生命,为了给5个孙子筹学费,不得不拖着老弱的身躯,帮人搬砖头赚钱。
一个瘦弱的男孩子,父亲感染艾滋病而死亡,母亲远走他乡,当他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看着病榻上年老体弱、九十高龄的爷爷,眼泪噗噜噜地直往下掉,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点学费。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潘陈惠冰女士说,“看过了这些孩子,我不能无动于衷。”身为屈臣氏实业亚洲区人力资源董事,潘陈惠冰女士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经常参加艾滋病的公益活动。
小学生捐出零花钱
“从小到大,老师一直教育我们要有爱心,我的爱心也应该给予需要帮助的艾滋病人。”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蒋盈是昨天晚宴上备受瞩目的小慈善家。
她和同班同学华知晟一起,把建青试验学校三年级同学筹集的625元捐款,带到烛光仪式现场。
蒋盈最早从母亲那里听说了艾滋烛光纪念日活动,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也要为艾滋病人做些什么”。她把想法带到学校以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于是一场为艾滋病人献爱心的活动在建青实验学校三年级105名同学中展开。
年级组长陆慧说,消息在班会课上发出后,同学们慷慨解囊,拿出平时省下的零花钱。“虽然数目不多,但很高兴学生能有这样一份爱心。”
蒋盈说,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她第一次知道了艾滋病和艾滋病人。“课本里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学生得了艾滋病,由于疾病的原因,他必须戴帽子出门,老师为了让他不在同学中显得‘特别’,让所有的学生都陪他一起戴帽子。”蒋盈说,“从这篇课文开始,我知道艾滋病人并不可怕,更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
建青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闫骐说,这是学校第一次和艾滋病话题有关的公益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蒋盈和华知晟会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同学介绍“烛光纪念日”活动。
召集公司员工一起参加
角度文化传播公司董事张桥斐女士不仅自己参加了烛光晚宴,还动员身边的员工一起参加。
张桥斐告诉记者,她三年前从美国来到上海,在纽约,类似烛光纪念这样的活动很多,而且总有很多市民自发参加。“这些活动能让大家包括病人的家属理解他们,爱护他们。”
张桥斐直言,她的几个好朋友是艾滋病的感染者,“虽然他们现在还都很好,但是我知道他人的关怀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两个月前知道上海要举行烛光纪念,马上就决定参加了。”她还召集了不少朋友和员工一起参加这次活动。
拍品募集近8万
晚宴过程中,活动组织者将募集到的油画、珠宝、国际航班商务舱机票等拍卖品公开竞拍,也把晚宴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次拍卖都引来众多来宾竞争,无论成功与否,每个参与者都显得兴致勃勃。拍卖师的组织既专业又轻松,现场用汤匙代替拍卖锤,引得众人笑声不断。
第一件拍卖品是艺术景画廊提供的一幅油画,众多来宾纷纷举牌。由于参与者太多,现场不得不安排了两名工作人员帮助拍卖师。这幅油画从3000元起拍,经过10多次举牌,最终以12500元的高价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处的奥兰多拍得。她打算把这幅画带回德国,送给德国朋友,并告诉他们这幅画的重要意义。
一名中年男士经过激烈竞争,拍到了现场唯一一套珠宝饰品。“这件首饰的市场价估计有2500元,但我认为在这里以6000元的价格买下非常值得。”
最后7件拍卖品全部以高价拍卖成功,共募集到近八万元。
部分钱款将帮助艾滋孤儿
“有一个女孩,父母因为艾滋病离开人世,我们帮助她上了技术学校。现在她在广东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现在已经是这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智行基金会负责人杜聪说。
由杜聪创立的智行基金会将接受部分善款。目前基金会已经在河南帮助了3500名艾滋孤儿上学。他始终坚持,艾滋孤儿要接受正常的教育,不要让“艾滋”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要帮助他们摆脱自卑。
杜聪去过河南很多次,他告诉记者,艾滋孤儿不仅生活无以为继,社会的歧视还造成了很多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孩子需要心理治疗,今天的这些善款将帮助部分孩子接受教育。”
“如果社会歧视不消除,孤儿没办法融入社会;如果他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将来也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智行基金会的志愿者小沈告诉记者,和其他孩子相比,很多艾滋孤儿都很偏激,“他们不仅失去了亲人,还常常要受到别人的歧视。”小沈说,多一份帮助,就能多一个孤儿健康成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
防艾,民间和政府都很重要
乌拉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的倡导顾问,昨天他特地从北京飞来上海,参加“烛光纪念日”活动。
“预防艾滋,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不单纯是卫生部门的事情,学校、社区、公司都应该参与进来,因为艾滋病离我们越走越近。”乌拉说。
他对上海的“烛光纪念日”活动评价很高,虽然政府已经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民间力量,有它不可比拟的感染力。
“一些个人来参加活动,他们可以把‘防艾’的知识和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朋友;一些公司高层代表公司来参加活动,可以让他们知道,在招聘员工时,不应该也没必要歧视艾滋病人。”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
“烛光纪念日”明年要继续
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教授是“烛光纪念日”的特别嘉宾。“现场的酒水、饮料、餐点,都是爱心人士捐助的。”卢洪洲教授说,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的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企业,这是一次很有效的提高防艾意识和常识的活动。
用酒会、派对、拍卖的形式,来搞防艾宣传,这在以前并不多见,现在看来,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卢洪洲认为,气氛轻松,参与者都很高兴,这样的环境下,艾滋病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三个字。
虽然昨天出席晚宴和派对的以外国人居多,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外国人在和上海朋友、同事一起交流,也是一种宣传。”卢洪洲教授认为,这样的活动,上海明年还要继续下去。随着年复一年的推广,“烛光纪念日”一定能被更多的上海人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