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心城区水浸街改造基本见效;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水淹问题日益突出
本报今晨消息记者杨桂荣,通讯员卢绍琨、滦福田报道:昨夜红色暴雨,今晨竟未见水浸街?专家提醒说,目前大量水浸街现象已转移到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下一阶段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城区周边排水设施的改造。
中心城区今晨无水浸
今晨6时左右,记者驱车巡访广州大道、珠江新城、五羊新城、滨江路、新港路等地,除了偶然见到一二个小水坑外,竟然没有看到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水浸点,包括历年来的“老顽疾”中山一立交桥底!
在五羊新城明月一马路与广州大桥的交界处,这里一年前还逢雨必浸,但今晨记者直奔此处发现,除了路面略湿之外,毫无水浸迹象。此后记者途经珠江新城隧道与金穗路两个车行隧道,均未见有大面积积水,更不用说像以前那样看到有车辆死火的现象了。
在中山一立交桥底,这里一度是广州市水浸街的标志性“黑点”,今晨也相当平静,并未看到当年那种“一片汪洋”的场景。几年前曾多次“水漫金山”的海珠区海印桥南海联路,如今也是车畅人顺一片风平浪静。
水浸投诉多在城中村
但广州市市政部门管理热线还是接到了相当多的关于水浸街的投诉与报料。据通宵值班的温姐今晨介绍,由于投诉太多,目前仍未整理完毕,具体数字尚不清楚,比较厉害的有瑞宝村与广州开发区某地,多位于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住在中山大学对面康乐村里的一位邓姓市民今晨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康乐村西约街的水浸现象更严重了,因为附近瑞康路改造完工,其新修的排水设施相对完善又处于高处,更多的水往西约这边流过来,“这边的排水压力大大增加”。 图:滨江路江湾桥出口处一大榕树雨中倾倒,园林抢险队及时赶到处理。本报记者 郑迅/摄
一位关注水浸街多年的专业人士分析说,随着中心城区的水浸街改造工程逐步见效,今后一段时间内只要不是特大暴雨再加上珠江涨潮顶托的话,老城区大面积水淹的现象应该很难再看到。但与此密切关联的是,城中村及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排水设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无法与中心区的排水设施接轨,在这些联接点位置发生大面积水浸就在所难免。由于这些地方市政设施相对落后,管理手段与改造资金也很难跟上,再加上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一些工业厂房的集中地,其工业排放物各不相同,更加剧了周边排水设施的负担。“未来几年内,广州市排水设施改造的重点应该是城乡结合部等周边地区”。
(金陵/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