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贷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资金需求情况,为农民办理贷款手续。
陈前总摄
初夏时节,在广西北流市进城路边连绵的蘑菇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指挥工人采摘最后一批蘑菇的北流镇凉水井村农民陈昭松。2004年,他在当地农村信用社6万元贷款的支持下,采用二次发酵技术种植蘑菇1.5万平方米,当年获利10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2005年该村及周边村共有1200户农民发展蘑菇种植,农村信用社及时跟进,提供资金支持,使这里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蘑菇种植基地,不少农户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42%农户获得贷款支持
说起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广西农村信用联社玉林办事处负责人覃兆雨如数家珍:“2005年,全市农信社实际新增贷款10.54亿元,排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年内累放各项贷款30.30亿元,排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其中累计发放‘三农’贷款26.5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2005年末,在农村信用社获得借款的农户有45.72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42%。”
玉林市拥有近600万人口,是全区农业大市。如何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又增收?玉林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信贷杠杆,选准信贷切入点,加大农村特色经济的信贷投入,促使各县(市)分别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经济。
容县沙田柚是全国的名牌产品,近几年来,容县农信社加大对沙田柚种植的信贷投入,累计投入信贷资金1亿多元,支持沙田柚基地建设及相关配套投入。现在,该县的沙田柚种植面积已达8.8万亩,年产3万多吨,成为广西无公害沙田柚生产示范县和沙田柚原生地保护基地。
博白县素以养猪闻名,瘦肉型猪享誉全国。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下,该县养猪业风生水起,去年以年饲养生猪350万头及全县人均出栏两头猪的骄人成绩,一举摘取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市)区排名第一的桂冠。在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区当中,博白肉类总产量排名第12位。据统计,去年博白县农村信用社累放2亿多元贷款支持农户养猪120万头,占全县生猪饲养量的1/3。
私营和中小企业贷款不难了
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摆在经济、金融界面前的重大课题。玉林市各级农村信用社围绕玉林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小企业名城的战略决策,以灵活的贷款方式,加大对农村工商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福绵区农民素有加工服装的传统,随着农村“三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民纷纷洗脚上田,成为发展服装业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当地农信社加大贷款投入力度,近几年来每年累计平均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他们购买原料和添置机械等。目前,该区的个体私营服装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年产值超3亿元,营业收入近20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声名远播的“世界裤子之都”。
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在玉林市郊区农信社持续贷款的扶持下,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农业企业化发展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该公司又向农村信用社借款1800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制革技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年加工猪皮400万张,生产的皮革畅销意大利、法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上交税金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据统计,2005年玉林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村工商业和中小企业贷款4亿多元,支持各类私营企业、中小企业5000多家,这些企业共吸纳本地劳动力近10万人。
31亿元贷款支持新农村
作为“植根玉林大地的银行”、“农民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行”,玉林市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在4月25日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玉林办事处揭牌仪式上,玉林办事处受辖内5家联社委托与玉林市政府签订了《玉林市农村信用社2006—2008年三年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投放贷款100亿元新增35亿元合作意向书》,承诺今年将累放31亿元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玉林市农村信用社将以更优质、更文明的服务来满足广大客户的各种服务需求。
据覃兆雨介绍,为全力支持玉林、贵港两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正积极创建“两个一”工程:各县联社分别“创立一个品牌行业贷款”,对辖区内最具当地县域经济特色或有望成为当地主导产业的行业进行优先、倾斜支持,实行贷款金额、期限、利率优惠政策,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风险最低、效益最佳、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行业贷款;分别“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示范品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的要求和当地实际,制定信贷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城镇、村镇建设,先期重点扶持辖内1个乡镇、10个行政村、1000户农户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示范。
“两个一”工程在基层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市各级农村信用社不断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积极开发信贷品种,大力发放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截至4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实际比年初增加4.25亿元,头4个月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3.1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1.12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累放31亿元的42.48%和累放涉农24亿元的46.33%。
“农信社,就是好;没门路,送信息;钱不够,款来贷;更有那,没技术,信贷员,上门送……”在农村信用社支持下逐步富裕起来的陆川农民,用简单的歌谣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