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雨杰)“花了200多元钱买的药,才吃了一粒就吐个不停,第二天就住了院。”昨日,第107期《华商调查》开通后,读者热线不断。多数读者反映,买药时,真假叫人难以辨别。而一些遭遇过假药侵害的读者更是感叹:“遭遇假药,怀疑容易维权太难。 ”
家住西安市胡家庙的乔老汉说,几年前自己在一家诊所买了一种叫“肺心宁”的药,谁知回家吃了两三天就全身浮肿,剩下的药就都扔了。这药是不是假药?乔老汉至今也说不清楚,“怀疑是假药,但找哪里鉴定呢?”调查发现,与乔老汉一样,很多人都表示,平时买药,光从外包装很难辨别药品真假,即使用了以后出现副作用,也不知道该找谁,最后都不了了之。
除了假药,四川客商王先生则因为劣质药深受其害。他说,去年,他花了16万元从吉林一家药厂买了一种“脑蛋白注射液”,谁知拿到药品打开一看,里面的液体非常混浊,怀疑是假药,但多次找厂家都没有结果。他呼吁,药监部门应加大药品的管理力度,不要再让假药害人了。
您遭遇过假药侵害吗?本期调查继续进行,欢迎参与!
参与方式:1.登录华商网()点击“调查”投票;2.编辑短信“107+选项”投票(如AB……就表示1A、2B,以此类推),移动用户发送到02323181,联通用户发送到2323181,小灵通用户发送到232381;3.写信寄往本报“华商调查”栏目组,地址:西安市含光北路156号,邮编:710068。
《华商调查》常年征集调查选题,您最关心的、最期待的,都可以设计成调查问卷寄给我们,一经选用,即有价值300元的礼品赠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