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5月23日讯17日,《尴尬的专利发明人》一文刊登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其中有企业家、专利发明人还有专利中介机构。“专利发明人为什么陷入尴尬?”“怎样实现专利与市场的对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点一
建议政府成立专利评估机构,每年组织新技术产品推介会。
发言人
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陈永志
我与老于有同样的遭遇。就在前几天,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全自动废水利用节水器”这一实用新型专利,在提倡节约用水的大背景下,我相信这个专利产品将适用于所有宾馆、办公楼及家庭,会为城市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为了这项发明,我历经5年,耗资10多万元,但让专利投入生产运作,至少还需要20万元。作为发明人,我希望最好成立一个专利评估机构,对实用价值高的专利加以引导并资助,这样才能防止技术浪费。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每年能举办一个新技术产品推介会,让发明人与企业面对面。
观点二
企业在乎的是“赢利”,建议发明人先考察市场。
发言人
烟台宏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 孙志利
企业渴望科技含量高的实用专利,前提条件是必须“赢利”。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半数以上的把握,是不会盲目投资的。但是,大多数发明专利只是理论上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所以我劝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前,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先考察市场,并做出相应的可行性分析,这样,在与企业的谈判中才会有说服力。
观点三
10年只有三四个专利被成功转化,成功率低导致中介“不感冒” 。
发言人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主任 丛维东
目前,我市有两家正规专利中介机构,都将专利申请代理作为主业,而将专利转让及推广业务作为副业。为什么,就是因为转化成功率太低。
在1985年至今的20年里,只有三四个专利被企业接受转化成商品,这项业务成功率低,消耗精力太大,赢利少,机构只能将之作为副业来发展。其实,国家知识产权局有专门的网站(www.sipo.gov.cn),上面登出了所有专利信息。但是,又有几家企业去关注?
企业对专利的忽略还导致专利侵权纠纷案的不断发生,很多企业闷着头在家开发产品,一不留神就侵权,被已申请专利的企业告上法庭。因此,企业重视是专利对接的前提条件。
两日来,在读者热火朝天地讨论时,老于也忙得不可开交。“鲁华投资公司”、“明发气动元件厂”等7家企业负责人已经与老于见面,洽谈“合作”事宜。开发区的张女士则愿意为老于免费提供办公室及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