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东省一些沿黄城市纷纷投资兴建以引黄为主的人工水城。为此,山东省黄河专家提醒说,千万不要忘记黄河资源性缺水的严峻形势。建设水城一定要进行科学规划、严密论证。
近几年来,“人工水城”风行沿黄地区。 据山东省一位黄河专家统计,目前,沿黄河流域正在打造人工水城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据了解,当前,各地之所以上马水城建设项目,一是因为现代城市发展需要水景添彩,二是因为山东省黄河连续6年不断流。
专家提醒说,黄河流域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流域。且不说,进入上世纪70年代直至1999年国家授权黄委会统一调水之前,黄河下游“四年三断流”,即使在目前,虽然统一调配做到了不断流,但黄河水紧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当然,这并非说沿黄不能建人工水景,也不是说黄河水除了直供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外就不能做他用。省水利厅有关人士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进行科学规划和严密论证,把城市供水、防汛抗旱与城建和旅游观光相结合,在科学配置循环利用水资源上做好文章。
据有关水利专家介绍,聊城“江北水城”的建设即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据悉,由于当地的聊城电厂是“吃黄河水”大户,当地在规划江北水城时,把东昌湖与当地的古运河、徒骇河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水位,如此,规划后的“两河一湖”即可与引黄干渠相连,黄河水经引黄干渠引入东昌湖,然后再送往电厂,该湖不仅可作为城市一景,还可以遇旱则蓄,遇涝则通过徒骇河排水,调控自如。相比于建地下管道直接将黄河水供应电厂,东昌湖的扩建,既实现了工业用水景观化,又在蓄水过程中净化了水质。
所以,省内有关人士认为,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人工水景既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因噎废食、不敢利用,关键要事先科学论证。(记者 李岩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