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赖劲松文/图恋爱:相亲相上好姑娘
“恋爱呀,不说这行么?怪不好意思的。”5月18日,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病房的病床上,辛惠静听完记者的问话,脸微微红了起来。经过一番“说服”工作,她才扯了扯床上的被角,将整个身子埋在被子里,并且脸也只露出上面的一半。
“我们不像城里人那样自由恋爱,都是别人介绍认识的。认识以后……”看得出来,辛惠静在很努力地搜寻恋爱词汇,想表达自己的罗曼史。但是只说了一两句,她就不知道如何表达下去了。从她的脸上,可以读出闽南农村人的那种典型的淳朴与简单。
见妻子为难了,躺在旁边一张病床上的陈炳芳立即插话帮助妻子:“我来说吧。我们是别人介绍认识的,但是第一次相亲时,我一眼就看上了她,觉得她无论是长相还是说话都挺让人称心的。回到家后,我就告诉家里人说,我看上这个好姑娘了。”
回忆这段恋爱史时,陈炳芳说到兴奋处,几次声调提得很高,都被记者“控制”下来。因为几个小时前,他刚刚从特护病房出来,身体还在逐渐恢复中。就在5月11日上午,妻子辛惠静先被推进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手术室,经过医生们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成功。随后,丈夫陈炳芳进入手术室。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整个换肾手术非常成功,他们已成为全省首例夫妻间供肾活体的肾移植病例。夫妻俩术后经过数天的特护观察,先后从特护病房出来,进入普通病房。医院特地将夫妻俩安排在同一个病房内。
5月18日,陈炳芳从特护病房进入普通病房,面对记者,他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我的妻子,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话未说完,两行热泪已从他的眼眶内淌了出来。
婚后:夫妻恩爱苦也甜
陈炳芳的家在惠安县崇武镇前村,辛惠静住在惠安县崇武镇龙西村,两个人的村庄相距只有两公里左右。也许是距离的接近,使相识后的两人感情迅猛发展。1999年10月,陈炳芳与辛惠静幸福地迈进了婚姻的殿堂。几乎和所有新婚夫妇一样,从这时候开始,他们尽情地品尝起了甜蜜的婚姻生活。
陈炳芳的母亲早年因病过世,由于治病花了大笔钱,直到炳芳结婚时还欠了一大笔债。因此家庭在当地算是很穷的。这点,他在恋爱时就如实相告。惠静也不在乎,只说了一句:“靠我们自己的双手,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惠安是远近有名的石雕之乡,这里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雕厂。婚后,陈炳芳与辛惠静在附近村庄找了一家小石雕厂,两人一同进厂做起了苦力活。
在厂里,陈炳芳用肩膀扛石头,用工具敲打石头,活既累又脏。而辛惠静也不闲着,从早到晚在厂里打磨石头,有时也帮忙装卸各种石雕产品。一天活干下来,两人下班回到家后,晚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夫妻却感到这种生活很充实、美好。
每天早晚,丈夫上下班都用自行车载着妻子,穿梭于闽南的乡间小路上。这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闽南小调。
“那个时候,我们感到这种生活比蜜还甜,而且心里很有盼头。这样下去,日子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的。”辛惠静说。
发病:丈夫身体越来越差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对于陈炳芳与辛惠静来说,却是最真实、最幸福的。
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下一个胖小子。这使家庭倍增甜蜜与幸福。看着妻子背着宝贝儿子在家中忙碌的身影,陈炳芳更有使不完的力气,他用起十二分的精力在外面拼命挣钱,一心想早日摆脱贫困,让妻儿过上好生活。
见丈夫为了家庭如此拼命劳作,惠静更是从心里疼爱丈夫。每次丈夫回到家,惠静不仅盛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甚至连洗脚水也端到了陈炳芳的面前。
然而,这种甜蜜的生活很快就搁浅了。
2005年年底,陈炳芳感到身体不适,到当地的一家医院一查,血压高得吓人。此后,吃了一些医生开回来的降压药,但血压怎么也降不下来。
等厂里的活稍稍闲下来时,陈炳芳在辛惠静的陪伴下,来到泉州一家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时,医生告诉他们说,陈炳芳患了“慢性肾炎”,并吩咐他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
对于这个检查结果,夫妻俩压根没往心里去。回到家后,陈炳芳继续到厂里上班。直到后来,陈炳芳的血压再次往上蹿,晚上睡觉时,脸都因为血压升高而变得通红,甚至有一次鼻腔里还喷出了血。辛惠静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很严重。
几天后,他们再次来到泉州的医院检查身体。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初步断定陈炳芳患的是严重的肾病。但不管医生如何解释,夫妻俩也没听明白,更不知道这种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确诊:得知病情夫妻痛哭
从泉州的医院出来后,陈炳芳吃完了医院开出来的所有药物,但血压仍然控制不下来。在上海打工的一个朋友当时在电话中听说了他的病情后,劝他抽空过去看看。
2006年初,陈炳芳来到上海一家大医院检查。陈炳芳和辛惠静第一次从医生那儿听到了“尿毒症”这三个字,而且说这种病要治好少说也得十几万元钱。当天晚上,两人抱头痛哭了整整一夜。
这晴空霹雳,对于一个平凡的小家庭来说,不亚于天塌下来了。片刻,他们便坠入了一个黑暗的世界,看不到一丝阳光。
“我不活了。你自己照顾好儿子。”本来就为人老实的陈炳芳躺在家中的床上,话语更少了。
“傻瓜,没事的。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病。”惠静一边说,一边帮丈夫擦脸。
“家里没钱,你不要再折腾了,不可能有这么多钱救我的。”
“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只要看得到你,我就看得见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辛惠静拉着丈夫四处求医。仅在一些医院的初期治疗中,全家多年的积蓄近2万元就花了个精光,而且还跟亲朋好友借了几万元治病,但这些钱对于陈炳芳的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请继续阅读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