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桶装食油销售未受影响
有研究指这种油含增塑剂可致癌,市民望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晶报讯(记者康岩慧/文、图)近日,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带领科研小组调查发现,用塑料桶装食用油,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 记者昨日走访深圳部分超市了解到,市场上塑料瓶或塑料桶食品油销售未受太大影响。不少市民对于塑料瓶包装也心存疑虑,但由于价格差距,大多还是选择塑料容器包装的食用油。
塑料容器装油检出增塑剂
据国内多家媒体日前报道,厉曙光教授领导科研小组采集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豆油、某快餐店煎炸食物的固体起酥油、居民厨房抽油烟机收集的冷凝油等检测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测定后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这两种物质是塑料工业中经常使用的酞酸酯类增塑剂,而未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散装豆油和固体起酥油中,几乎不含增塑剂。由此推定,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其塑料容器。
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德国莱茵公司的深圳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增塑剂慢性毒性对人的危害相当大。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可导致动物存活率降低、体重减轻、肝肾功能下降、血中红细胞减少,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对男性的生殖系统毒害更大。
国家标准未限增塑剂含量
记者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提供的《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标准》中看到,该标准对塑料容器的要求仅仅限于“需采用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酯等物质制作塑料容器”,并未规定塑料容器中增塑剂含量的高低。
并非所有增塑剂都有害
有广州媒体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首席高级顾问赵延伟教授。他表示,增塑剂会不会被吃进肚子,关键看商家和市民如何正确使用塑料包装。赵教授说,塑料容器都含增塑剂,但也并非所有的增塑剂都是有毒有害的,影响增塑剂释放的关键是“温度和剂量”——超过正常使用范围,两者都会导致塑料容器释放增塑剂等有害物质。至于检测发现DBP和DOP,“很可能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塑料容器本身的增塑剂含量非常高;又或者是加工提炼后的食用油,温度非常高,间接加速增塑剂分子扩散并渗透进食用油中”。
市民望尽早出台相关标准
而记者采访深圳多家超市后了解到,深圳销售的塑料容器包装食品用销售量未受太大影响。某大型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多消费者对塑料瓶装油还是相对认同的,毕竟这样包装的油价格便宜。在某大型商场正在购买食用油的刘先生表示,如果塑料容器会导致油出现有毒物质,则不会再选购使用塑料容器装的食用油。刘先生还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早些出台相关标准,让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的食用油。
温馨提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环节可避免增塑剂的有害影响,市民要对各种不当使用的方法尽快改正。
薄膜塑料袋装油条—刚炸出来的油条,温度大约有90℃,而PVC塑料袋在80℃高温下就会遇热熔解,所释放出来的增塑剂等物质有毒有害;保鲜薄膜装麻辣烫——很多店主以为,在盛给客人麻辣烫的碗碟上铺一层塑料保鲜薄膜,是对客人卫生的负责。殊不知,保鲜薄膜遇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反而有可能比因碗碟不干净吃下去的细菌有害多100倍;塑料泡沫饭盒都放进微波炉加热——如泡沫饭盒加热后出现熔解迹象,食品千万不能吃;有色塑料袋直接装熟食——用塑料袋包装熟食、点心等直接食用的食物,最好别用有颜色的塑料袋。(据《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