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就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民企产业升级有两种模式,一是韩国式的,二是中国台湾式的。我认为后者更适合浙江。”昨天下午,从外地赶来的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老先生在杭州发表了演讲。
吴敬琏是在由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和浙江省政协发起组织的“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成立活动上发表这一观点的。
据介绍,就长三角地区而言,资本投入实现的贡献率平均在六成以上,而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的贡献率仅为两成。“这一数字已远低于国内的深圳等一些地区。”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
吴认为,由于民企普遍存在过度集中于加工、装配等领域,对资源依赖大,并极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就目前看,大部分的民企已经面临“纳米级利润”(几乎为零利润)的状况,因此产业升级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浙江由于起步早,在升级上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产业升级才是理想的?对此,吴敬琏认为,就目前的发展水平看,做到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就应该是产业升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做大、做重。
“比较而言,现在的沿海地区非常像当年四小龙中后期状态。经过分析,我觉得里面有两种模式。”吴介绍,韩国模式讲究的是政府扶持大财团,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台湾模式则讲究市场竞争,让一大批的中小企业逐步发展,促进发展。
韩国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明显后续乏力,而且发展的成本过高、效率也低。反观我国的台湾地区,通过市场竞争起来的一大批企业,则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回过头来总结分析,显然后一种模式更适合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
落实到具体实施,昨日也在现场的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明表示,目前的民企发展还存在法制、政策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问题。对此,发改委将在今年就七个重点进行改进。他透露,目前发改委已经出台一份清理性文件,就针对与“非公经济36条”相抵触的法律法规,争取在年内就实现对民营经济限制性法规的全面清理。
此外,王黎明称,发展民营经济的配套措施也在加快制订当中,争取今年的总数将不低于去年水平(去年总共为210多个),将涉及财政、税收、金融、担保等多个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