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糙女俱乐部”的报道让中国的真伪道德家们大大的“兴奋”了一把,尤其是在近期刚刚报道了一个“淑女学堂”的新闻,这无疑极大的刺激了一些苦盼以久,刚见“三从四德”复辟曙光的夫子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恨不能立马穿上长衫,拿起桃木剑,将这些敢于玩“糙女”游戏的女子口诛笔伐杀个干净。 看他们上窜下跳满嘴的礼仪高尚,其实骨子里无非还是“只许糙男放火,不许糙女点灯”的老套路,究其根本不过是,女人么,总得按照男人的审美需求培养!
笔者算不上是女权运动的坚实拥护者,而且思想深处多少还有那么点大男子主义,但笔者起码懂得个很浅显的理儿,那就是平等。男人女人平等。许男人光着膀子吆喝满嘴跑黄段子,就不许女人找个场合用刺激一点的方式宣泄一下自己的压抑和不满?最起码的说,有些情绪发泄出来比憋在心里更有益于健康。男人女人都是人,谁都不要拿自己的审美情趣去要求对方,或者说可以柔软一点的建议,但不要横加指责,更不要说类似“女人就该怎么怎么样”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道理。
在高速运转的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都很大,都需要宣泄,都需要业余节目来调节生活,于是相继出现了许多挑战极限的运动和供人发泄的“拳吧”和“砸吧”,这些人都不是变态,更不是暴力狂人,他们只是被生活压迫得超出的负荷极限需要一种相对直接而极端的方式减压。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了这么多年,很多女人从家庭挣脱出来走上了职业道路,在外表光鲜的掩盖下,她们往往承担了比男人更多更重的社会负担,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她们也往往比男人有更多的压力和不满,更需要发泄的渠道和途径。基于人性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笔者以为“糙女”们说说粗口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压力释放方式,最起码与个人修养和道德层次没什么必然的关系。只要“糙”的有节有度,只要“糙”的不沦为低俗和下流,在时下日渐流行所谓“高维修”女人的今天,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风情!
从另一个角度说,假设一个“糙女俱乐部”能像卫道士们危言耸听的那样危害并可能颠覆中国社会的道德风气,那是不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假设成立了“淑女学堂”就能拯救改革以来,物质和拜金风潮冲击下迷失了的一些女人浅薄的道德操守?“观一叶而知天下秋”的想法已经不一定能衡量和定位这个多元而多样的世界。无论是“淑女俱乐部”还是“糙女学堂”都可以理解为业余生活减压的一种选择,上了淑女学堂的不可能在办公场合操练什么书画,去了糙女俱乐部也不见得就会把发泄用的粗口那一套带到平时生活中。既然“淑女学堂”不见得能真拯救,那么糙女俱乐部也未必就是万恶不赦,某些夫子的心是不是有点操多了?
女人,作为一个成熟而独立的个体,懂得选择并能够负责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任何事物的出现和流行都是有需要和理由的,这是世界的一个永恒法则。进门前她们是淑女是职场强人,出门后她们还是她们,唯一不同的是她们将自己的坏情绪都留在了“糙女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