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访一些书店,发现书架上的传统经典名著遭到严重扭曲,种种以“大话”、“水煮”、“歪说”命名的娱乐化名著登堂入店,书中的经典人物也被披上“江湖”外衣。《西游记》中孙悟空居然生下了“小孙悟空”;《水浒传》讲的是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被看作严肃文学、流传几百年的古典名著现如今被赋予轻浮、娱乐的讲述方式,种种变相讲解古典名著的图书层出不穷,让人无法接受。
据新华社报道,对名著的颠覆并非一朝一夕,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初露端倪。先是以《水煮三国》为代表的“水煮名著”系列被吹捧为畅销书;后是一些经典名著被冠以各种搞笑名头现身各大书店。这些被冠上娱乐头衔的名著令中小学生忘了经典本身。
对此,正直的专家、教师、书商和读者大声疾呼:名著低俗化是一种扭曲的推介,如不制止,将有损中华经典!
另类名著 捕捉卖点
记者翻阅了一本署名为“牛黄”的搞笑版新作《三顾茅庐》,书中第一章把茅庐解释为茅房,语言粗俗。身为小学教师的贾女士,在看了孩子买的《西游记》后大吃一惊:“传统文学名著里的人物怎么被改得如此面目全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认为,相当一部分“搞笑颠覆版”文学名著只是哗众取宠,没有任何思想意义。这些另类名著是在绕开文学,捕捉卖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文化堕落、文化危机的一种表现。
专家指出,这类演绎名著的做法实在是糟蹋名著,是对传统的、根植于大众心里的美的事物的亵渎和对青少年的极端不负责任。由此造成的后果将是任何力量都难以修正的。
有专家表示,这类书是对古典著作的一种践踏。古典名著涉及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等问题,不能随意戏说。就算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者追求平民化,也不能以文化素养为代价把民族文化踩在脚下。另外,一本改编版的名著不能歪曲原著,否则无论多么逗引小孩子喜欢,都不是推介原著的正确做法。
应对“变味名著” 变堵为疏
专家建议,新媒体已渗入千家万户,年轻一代的语言系统和阅读趣味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大多数年轻读者成为读图的一代、网络的一代,重新让他们读四书五经已不可能。为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社会、学校、媒体应注意引导,大胆争鸣,将“水煮作品”庸俗内容删除校正,变堵为疏,既可以让年轻人得到思想升华,又可帮助他们理解传统的精华。
在多元娱乐形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名著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少,一些孩子对名著敬而远之。所以名著可以通俗化,但绝非水煮、大话类的低俗化。有专家指出,名著的最大作用就是让一个人有思想、有情感,而不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怪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历史,特别是珍视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能为了迎合一部分读者的口味随意对历史名著进行所谓的“整形”。
必须指出,篡改削弱了名著的教育作用,对于名著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青少年根本无法有效接受,其后果显然不是肤浅的笑声所能补偿的。学校和社会应及时叫停“另类名著”的流行,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孙 参)
链 接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2004年6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出版物出版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所有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都要增强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新闻出版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要重点抓几件事:严格把关,防止出版物中出现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和不良信息;开展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的整治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专家认为,经典名著改编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尊重原著价值导向和文化内涵;二是要尊重原著叙事结构与故事框架;三是要尊重原著基本的人物形象与命运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