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东莞海关最新的调查表明,广东东莞本地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逐渐呈上升趋势。据了解,这些倒闭的企业中除了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外,跟企业自身的密集型模式和传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密切关系。这种现象在纺织、鞋业这类加工产业中表现较为突出。
财小气短无力应对外贸风险
东莞是全国加工贸易业务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仅东莞海关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有1.3万多家。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靠订单生存,在生产质量和产品方面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由于企业规模小,财力弱,无力应对外贸风险和留住熟练技工,结果失去大量订单。再加上成品油价格上升、电力供应紧张、用工紧张、人民币汇率上升、配额成本增加和反倾销税等外贸“瓶颈”因素,都在东莞这些企业中迅速产生了成本增加等连锁效应。
据了解,今年4月7日,欧盟对我国皮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进一步压缩了东莞皮鞋业的原本只有10%的毛利润空间。对于制鞋厂家,除了负担4%的临时反倾销税,还要负担6%的关税,这已经把10%的毛利润挤净,其中还不包括燃油发电成本增加、汇率增加和工资成本增加的影响。
企业再投资逐渐移出东莞
调查还显示出最近东莞本地部分企业再投资有逐渐转移出东莞的迹象。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应设法留住这些企业,因为它们主要是外资和民营企业,十几年来,它们利用东莞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依靠加工贸易壮大,是东莞本地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中坚力量。当它们扩大投资的时候,应帮助其融入新的技术力量,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产品转型。
海关人士认为,长期以来,东莞自身没有形成一个集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工业园区。随着外贸成本的逐渐增加,东莞依靠香港自由港的加工贸易渠道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企业,频繁往返莞港之间,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企业再投资的时候考虑搬迁也是可以理解。目前,国家在加工贸易领域政策倾斜最大的就是特殊监管园区以及加工贸易的深加工接转。东莞应该把这个机遇利用好。鼓励企业延长产业链,并且可以在一定区域内上、中、下游自由流转,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企业的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为濒临倒闭或计划转移的企业提供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有关人士建议,本地政府和协会组织,应该尽量扶持来料加工企业逐渐转型成国内市场的一员,通过国内市场的调节缓解甚至化解外贸风险。
(吴 冰 朱卫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