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启动“人造太阳”计划
早报专稿
为期两天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第三次部长级会议24日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结束。参与该计划的欧盟、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7方当天签署了ITER计划合作协定。
当天上午,7方代表在欧盟总部草签了《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实施ITER计划的协定》、《赋予ITER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协定》,这是ITER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所有关于ITER计划法律文件谈判的全部完成。
据悉,这一新的国际组织名为“联合实施ITER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有关法律文件将交由各国政府批准,5~6个月之后正式签署,2007年生效。
据代表中国草签协议的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介绍,ITER计划是继国际空间合作计划后又一个大的国际科学合作计划,这是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
热核反应堆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实现核聚变的核反应堆,俗称“人造太阳”,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从研究到工程再到人类利用新能源的整个过程的科学问题,该计划由美国、前苏联倡导,1985年启动。中国于2003年2月加入谈判,目前有7个成员。7方通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所有法律文件的谈判,解决了诸如实验场址选择、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建造材料与采购分配、组织机构设立等重大问题,达到了基本目的。
根据成员国的最低投入门槛,中国在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的投入不超过10%。中国希望通过参与该计划,一方面得到所有有关设计资料与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该计划,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加入该计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入的保障、承担一定的义务;二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中国有关热核聚变的研究始于1956年,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缩小差距,同时解决长远发展所需的能源问题。
与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相比,用受控核聚变的能量发电具有产能大、实验资源丰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计划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85年倡议和确立的一项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30多亿美元,项目研究基地将建在法国南部小城卡达拉什。中国于2003年2月18日正式加入该计划。
中国ITER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对记者说,中国参与的意义有三方面:瞄准未来能源,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世界非常关注,关注人类未来;中央领导关心、中国政府重视、中国科技界积极主动。东方早报 |